待每一位好学的学子,不分身份之贵贱。 顾思榆先是摇了摇头表示她不想看,但又觉得既然对方就发问了,很有可能会愿意借给自己。她跟着又点了点头,示意想要。 “你这又是摇头又是点头,到底是想与不想?”汤斌只觉得今日的顾泓皓与之前有所不同,原来的的他,若是想借书,哪会如此别扭。直接一句,先生可否将书借我阅览数日,数日之后,我必原璧归赵。 顾思榆这次学聪明了,只点了一下头,代表一个字想。 “那你课后再来找我拿吧,还是同以往那般借你五日,五日之后还我就好。”现下自己还要看呢,不能立即就把书给他了。 顾思榆再度点头,将手里默写好的《孟子》交到汤斌手上,汤斌放下手中的书,去接之。 在看到顾思榆的字之后,他眉头明显一皱,再度望了望身前站着的这位“顾泓皓”,不论是从她写的字,以及前篇留下的话,还有她的站姿,以及遮面的面纱,让汤斌不得不怀疑眼前人是不是顾泓皓。 顾思榆拿出这种字,完全是在丢顾泓皓的脸面,她根本不敢与汤斌眼神对峙。只要一看,眼睛里就只有心虚二字。 “原文是得兼,不是兼得。”汤斌虽察觉有异,但也保持了看破不说破的态度。他拿着红笔,批阅了顾思榆写的有误的地方,顺带念与她听。 接着又在纸张的最末尾处,批注了一句话之后,又把她的文章还于她。 顾思榆自以为自己蒙混过关的把舍生取义给拿了回来,未曾想,在看到汤大人的最终批注之后,她整个人楞在原地。 原来,这些小把戏,终究逃不过汤大人的慧眼。 他在上面批注了一句诗,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顾思榆的两鬓如今被面纱遮住,但是若是靠近细细一看,还是容易被人看出端倪来。 汤斌的这句诗,有意在提醒她,女扮男装也要注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