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丈夫,被下放到了农村,肯定要被监管起来的,老黑不能离开,我姐就在那陪着她丈夫过年了呗。” 这本来就是很容易就可以想通的逻辑,但是做父母的,想自己孩子,总是愿意往好处想。 被戳破了心中幻想,本身心情就不好的李素华,直接就生气了:“滚犊子。”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早点认清楚你闺女是什么人,对她回家过年不报那么大的希望,这会儿就不会这么失望了。”鎔 李素华的心里承受能力,需要锻炼一下了。 要不然周秉昆都很担心,自己收拾周蓉的时候,周蓉作出什么妖来,把李素华给气死。 “秉昆,妈心情不好,你就别说了。”郑娟说道。 “没事,我知道妈心情不好,故意让妈生气的,有火气发泄出来,总比憋在心里的好。”周秉昆糊弄着郑娟道。 作为老周家的媳妇,郑娟应该要适应这种有争执的日子。 现在只有李素华和周秉昆在家,争执已经算是很小很少了。 要真能把老周家的人给凑齐了,那才算是热闹。鎔 … 周蓉也回了信之后,李素华那点希望孩子回家过年的念想,就给断完了。 前一段时间,有多期盼,有多开心,这一段时间就有多失望,有多消沉。 心情起伏之大之快,比小孩子还快还过。 本来是临到了年前,该是准备各种年货的时候。 每个年前,政府都会根据储备,多给一些,肉,油,面粉,粉条,鱼,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定量。 正是需要家里的妇女,去各个供销社,副食品,粮油店,排队抢购各种物资的时候。鎔 李素华也没了抢购的动力,精气神也没了大半。 看到李素华成了这个样子,周秉昆自然要写信,告诉周秉义和周志刚一声,李素华是什么状态。 李素华喜一阵,悲一阵的,不是我周秉昆在家里没有照顾好,都是你们这些在外面的人给折腾的。 给两个人写信,也是为了确定一下,李素华在两个人心里的地位。 两个人要不要回家过年,周秉昆说话也没有什么用,就让两个人自己斟酌了。 如果李素华都这个状态了,两个人还是都不回来。 一个是陪自己媳妇不回家,一个找女儿不回家。鎔 这样算一下,这两个人好像也没有比周蓉强到哪里去。 李素华在周蓉的心里地位不高,但是在周秉义和周志刚的心里,好像也没那么高的地位。 … 李素华独自伤心难过,不管家里的事,但是家里有郑娟,也影响不了老周家做过年的各种准备。 六七年代,物资没有那么充裕,所以为了过上一个丰盛点的春节,时间从刚进入腊月开始,就要开始做各种准备了。 主要的事情就是准备年货,粉刷房屋搞卫生以及拆洗被褥和赶制过年穿的新衣服等。 周秉昆做的也就是,趁着周末休息的时间,把大米,大黄米,小黄米,白面,苞米面,这些比较重的米面粮油,给买回家。鎔 老周家的土坯房的粉刷工作,内外墙哪块土皮掉了,给搞点泥补一补,然后整个屋内刷一成石灰。 房顶的油毡,哪快破了,要烂了,给买上新的给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