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回应,等汇报过了家中长辈,等老皇帝丧期过了,就托媒人上门。 … 家中的三个兰,都有了安排,盛长柏也就把关注重心又转回到了朝堂之上。 新皇赵宗全主持了开年祭典,又改了年号为治平。 大概是主持了不少的仪式,做了不少只能是皇帝做的事情,天下不少的人,也都知道了自己这个新皇。 认为自己的皇位已经稳固,赵宗全也就生出了拿回自己权利的心思。 想把自己从送给太后的玉玺拿回来,也想要把自己请出来垂帘听政的太后,送回后宫里面去。 和自己便宜妈的蜜月期,保持了都没有半年。 “盛御史,你对太后垂帘听政这个事怎么看?” 不想让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赵宗全当然就会想着怎么把太后给搞下去。 首先就是拿礼制说事,新君又不是未成年,本就没有太后垂帘的道理。 于是赵宗全就找上了盛长柏,这个监察礼部的监察御史。 “官家,虽然太后垂帘听政之制,在我朝自来有之,但是稳固了朝纲之后,太后自是应该还政于帝.” 既然赵宗全,找上了盛长柏,盛长柏总要对赵宗全赞同几句的。 虽然赵宗全这种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做法很无耻。 但是政治,还是要讲究利益。 国家的军国大事,事事都一直要太后一个宫内妇人做主,盖章用印,确实不太合适。 “那御史台可有准备参上太后一本?” 赵宗全这是明显的想要盛长柏针对太后去,为自己搬倒太后,冲锋陷阵。 “官家,虽然新君既长,太后临朝听政不合礼制。但去岁之时,也是官家亲自奉上了玉玺,请太后临朝,特事特办,于礼不碍……” 赵宗全想要盛长柏去怼太后,盛长柏的态度很明确,这种事情我不参与。 你们家的事不要找我,当初是你自己把玉玺送给太后的。 想要取回玉玺的话,你自己要去。 争权夺利这些事情,盛长柏并没有什么兴趣。 赵宗全这个皇帝,在盛长柏确实也没有多大的面子。 朝廷上的文武,大部分跟盛长柏态度一样,对赵宗全都没有完全的认可。 不认可的情况下,也就没人想让赵宗全手里,掌握太大的权利。 一个人大权独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尤其一个人能力不够的情况下。 赵宗全最多管理过家里几十号人的情况下,哪可能直接上手就能管理好天下。 经过了这么段时间,盛长柏发现,现在朝堂上的三足鼎立情况,不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三方互相牵制的情况下,一些乱命,在朝堂上就没有了通过的可能。 至于不给皇帝面子,在大周也不算一件多大的事情。 一些大喷子,经常喷皇帝一脸唾沫星子,皇帝也只能受着。 皇帝不开心的话,大不了就是找个机会,把盛长柏赶出京城去。 皇帝要真的就这个气量的话,也就干不成什么事。 毕竟现在朝堂上面,除了赵宗全在禹州带来的一伙儿亲信之外,并没有什么人会完全支持赵宗全。 盛长柏其实也不怕离开京城。 地位、影响力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