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 最多就是贬官,给踢到地方上去, 因为只是喷皇帝,只是在尽御史的本职,没有事实上犯错的原因,其实贬官的可能性也不大。 再说就算是贬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少一些俸禄,盛长柏也不靠这个养家。 按大周朝的国情来说,被贬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封建王朝做官,一辈子没有经历过贬官,可以说都不是完整的仕途。 去地方上沉淀一段时间,攒一些资历,也影响不到太多盛长柏的前途。 按着老赵家皇帝,平常不过五十的寿命。 已经三十大几的赵宗全,也当了多少年的皇帝。 就是赵宗全能干到五十,干个十几年,盛长柏也不过才三十多岁。 完全不影响盛长柏入中枢,做执宰,现在还是保护住士大夫的权利更为重要。 要不然做宰相,做的跟韩章一样,成为皇帝的傀儡,做起来也完全的没有意义。 “不要吵了,此事既然议不清楚,那就暂时搁置,等先帝大祥了再议。” 毕竟是封建王朝的家天下,在朝堂上,还是皇帝更有主动权。 看着自己一方,以韩章为首的一伙儿狗腿,被喷的抬不起头。 皇帝就开始拉偏架,使出了拖字诀。 本来这件事,论的已经很清楚了,就是不合礼制,不应该。 不能称先舒王为皇考,给赵宗全生父上尊位。 如果是按着朝堂上的传统,议论的是其他事,群臣之间这个反对比例,这件事也就直接pass掉了。 但这件事是赵宗全的私心,赵宗全也就不愿意这件事结束。 还留了一个小尾巴,相想等老皇帝大详,两周年祭以后再说。 赵宗全起的是什么意思,明白人都清楚。 在皇位上坐的时间越长,赵宗全位置就越稳固,手中的权利就越大。 赵宗全这是希望,再等小一年的时间,自己手中权利更盛了之后。 使用手中的权利,强硬的去推动这件事。 议先舒王为皇考的风波,虽然暂时被压了下去,但还不算是结束。 这场仗最多算是打赢了一个上半场,还有一个下半场要打。 …… 事情虽然搁置了,但也只是不在朝堂上争论。 各方其实私下都还在做着准备,盛长柏也没有闲。 在忙着收集韩章的各种资料,还是要想办法罢掉韩章,一切都要从研究韩章的生平开始。 从韩章的过往经历来看,在做宰相之前的几十年,韩章做人做事,倒都是没什么可说的。 一个标准的士大夫模样,为官地方的时候,政绩也不错。 在地方成绩不错之后,被调到了汴梁做谏官。 做谏官的时候,更是成绩斐然。 只用了一封奏疏,将当时的朝中四位大佬,王,陈两位宰相及韩石两位参知政事(副相)一网打尽,统统撵回了家。 自此一举成名,“片纸落去四宰执”的名声传遍天下,为自己搏了一个性情刚直,敢说敢言,为人方正的美名。 盛长柏现在做的事,早二三十年前的时候,韩章就玩过了。 盛长柏玩的这些,都是韩章玩剩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