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好,咱们这别的不多,河底泥有,树叶子也多,山上那土也多,能弄。”温老头算是听明白了,这就是把一些烂树叶子、河泥和一些粪堆在一起,时不时的浇点水,再给盖的严实点,这活,他们都熟,听着也靠谱,能干。
土地分布这块基本上是弄清楚了,但每块地要种什么还得等地开化了,实地的再去看,韩丽军还想通过毛子平的关系去联系一下珲市的农科所,安市怎么说和这边的气候也不一样,作物习性肯定也不一样,还是当地的农科所比较靠谱,他不去看看也不放心。
继续说就说到二丫养殖这一块了。
除了养猪这一块,白玉书给出的建议是养一些食草类的牲畜,像是兔子、大鹅这些东西比较合适,本钱少,出栏快,繁殖速度快,主要是不用粮,或少量粮就能养成。
白玉书在农村这一年多也不是白待的。
村里养猪他也不是没见过,养将近十个月,可能长到一百二十斤的都少,不是不上心,而是喂养不够,吃的最多的就是猪草,顶多抓膘的时候给添点豆饼,数量还有限,能长肉才怪,送到收购站人家都不乐意收。
可兔子和大鹅这类的就不一样,兔子虽然折损的高,可这东西它能生啊,放开了生一两个月就一窝,一窝能有个五六七八只,就是能养活一半也是有赚头的。
大鹅前三个月吃的多,可他可以不吃粮,六队有一片地是河滩,那地方养鹅最好不过了,雨季的时候把鹅撵到高处去安置一段时间,水退了还可以回去,没有比那更好的地方。
这个提议几个老把式也觉着不错,只要不从他们嘴里抢食,养什么,怎么养,他们不管,真养成了,哪怕卖不出去,队里的人口里也能多口肉,可这年头,哪有肉没人要的,放哪不是疯抢,这事也是能干的。
整个会议都进行的特别流畅,老把式们对这次六队的改革也很有信心,他们不是那些个死脑筋,哪有什么不变的东西,真不变,那还建什么新中国,过什么好日子,还不都在一破一立中才能越来越好,别看他们老,可心一点都不老。
刘建国把一个个乐呵呵的老爷子送出了门,回身看着收拾东西的三个小年轻,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他们尽了人事剩下的就看天给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了。
韩丽军这边进展顺利,刘建仁那头三口子却是要准备启程回安市了。
刘建仁假期有限,韩丽珍也得回去上班。
二丫已经确定不跟着回去了,韩丽珍也没有劝,每个人都有想走的路,他们不能左右任何人。
郭大妞这回也没收拾什么东西,一场宴席加一个年,家里消耗极大,要不是这几年家里人俭省,开春都得饿肚子,实在是没什么东西能让他们带回去的了。
韩丽珍也暗自庆幸,这里没有郑晓露打通铁路上的关系,真要是弄那么多东西,她和刘建国再带个孩子,还真不方便。
走之前和吴川乌一家告别时遇到了毛家三口,毛丫头恢复的不错,三口人都笑呵呵的。
吴川乌也没让俩人带什么东西回去,只给吴白青带回去两本书,还有几张购药的单子。
刘家人想在刘建仁三口在的时候再聚一下,虽然没什么能拿上台面吃的,可这份心意得有,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呢。
郭大妞单独找刘建仁聊,她虽然不知道刘建仁到底是个什么兵种,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可周围村镇每年都有军属收到烈士证明,她心里透明白,儿子面对的是什么,她对刘建仁没什么别的要求,这回回去也不让他往家里邮津贴了,就让他顾好自己。
“儿子,娘什么都不懂,就是个农村人,你之前没孩子,丽珍娘家有能耐,你要是真有个什么好歹,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