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心向大庆者,皆为大庆子民!” “其二!” “凡我大庆子民,有功当赏,有过则罚!” “其三!” “凡我大庆子民,有不平当鸣,有不公当争!” 所有人的神情,在这三句宏大的话语中肃然起来。 这是太祖大诰的前三条。 无论心中作何想,没有人敢在面上表露出不认同。 哪怕是当今陛下也一样。 “楼有知,我且问你!” 杜千川看向楼有知,“天灾之下的难民,可算我大庆子民?” “天灾非因人心而出,自然算。” 楼有知回答。 “那我再问你!” 杜千川踏前一步,“子民冤死,我身为朝廷命官,可有资格,为他们鸣上一句不平,求得一个公道?” “太祖大诰之十三,凡朝廷官员,无论品级,皆有为民伸冤之责。” 楼有知淡淡道,“你自然有这个资格。” “好!” 杜千川朗笑一声,“既然陛下不言,那微臣,便要让天下人都知道!” “朝廷是可以预知天灾的!” “朝廷是可以在天灾降临之前,就做好的应对准备的!” 杜千川拱手一礼,“请楼相调取证据吧!” “来人!” 楼有知一挥手,“取钦天监、吏部、户部,所有相关文书。” 一声令下,当即有血衣卫出列。 正当此人打算往殿外而去之时,一个苍老年迈的声音幽幽响起。 “司礼监也须有人同去。” 开口的是司礼监禀笔太监,严芳。 自从永泰帝退居帷幕之后,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也跟着消失在了人前。 严芳作为司礼监的第二人,成了司礼监的实际掌控者。 只不过由于没了皇帝诚邀,司礼监的权柄迅速淡化、旁落,成了彻头彻尾的边缘机构,历来朝会都不怎么参与实际事务。 此时突然开口,有些耐人寻味了。 百官的眼神有些莫名。 “此时干系重大,未免有人从中作梗,恶意捏造歪曲,我司礼监须得派人随同。” 严芳直视百官,淡淡道。 “既然如此,未免有人破坏证据,我都察院也要有人随同。” 顾成仁眯起眼睛,跟着说了一句。 而后各部各衙堂官也纷纷开口。 “刑部亦是。” “大理寺……” “本就要调取我户部文书,此责无旁贷……” “……” 本来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事情,硬生生加派到了十余人。 不过人选方面,心照不宣的定在了洗身一重。 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势力,有不同的背景,且实力相当,能够最大程度的防范彼此做手脚。 如此多方制衡之下,不出意外的话,那些文书会被完好无损的送到天极殿来。 等这些人离开天极殿,剩下的官员同时将注意力放在了帷幕之后。 他们的心中,出现了一个同样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