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人里面算是极为聪慧了。” “别只放在同龄人里比啊,放眼望去整个皇室里面,能有郡王如此盛名的恐怕只有他一人。” “听闻燕王的世子朱高炽就是和郡王年龄一般,都是同一年生的。” 提起朱高炽,谁人不知他是一个小胖砸? 看他的体型就能看出来,心思恐怕都放在吃饭上面了。 只见有人摇了摇头说话。 “还是莫要提起他了,他怕是最藉藉无名的那个。” “说起来,你们有人见过郡王吗?” 闻言一个个的摇着脑袋,突然有人说话。 “我知道,吴颙吴大人见过郡王。” 一听有人提起自己,吴颙当即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给郡王讲课这件事,他恨不得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愿意让郡王当自己老师。 看着对面的那群老匹夫在提及郡王的那股子谄媚样儿时,武将这边看不惯了。 “你们看看他们那副嘴脸,恨不得郡王就是块点心能一下吞到肚子里。” “咱的郡王可是香饽饽,自然喜欢的人就多了。” “就连那群老匹夫也开始向郡王示好了,咱们可要防着点,别让那帮人你捷足先登、抢占先机。” “那肯定不能,谁会喜欢那些文邹邹的东西?” “别忘了识字法还是郡王提出来的,据我所知,郡王可是如太子殿下一般博学多识,甚至更甚于殿下。” “和咱们相比,对面的那群人花花肠子可多了,可别让他们使了什么手段给讨好郡王。” “别担心了,郡王可聪明着呢,就连北元、高丽他都琢磨的透透的,更何况是那群老匹夫,他们根本不是郡王的对手。” “说来也是。” 退朝后通政使李煦便吩咐驿差,将朝堂上皇上的旨意八百里加急送往北方。 经过连日来的赶路,驿差陆陆续续将旨意送达给秦王、晋王、燕王。 当驿差到达北平府时,朱棣正站在长城上俯瞰蒙古。 “王爷,这是应天府八百里加急给您送来的公文。” 看了一眼驿差,朱棣接过公文。 公文上面将最近北元、高丽之间错综复杂的情况言简意赅的说了一遍,而后嘱咐他千万要提防北元南下。 仔细看完公文后,朱棣有些不敢置信。 因为公文里面提到了侄儿朱允熥! 此人朱棣早有耳闻,他是大哥的第三子。 本来他还有一个哥哥允炆,但由于允炆的生母吕氏谋害太子而让允炆受到牵连被贬为庶民。 现在东宫里除了大哥就剩这位侄儿了,由此可见,他会是皇太孙的不二人选。 除此之外,关于朝廷里的事情朱棣也是略知一二,听闻这位侄儿在朝堂上颇有威望,深得父皇和各位大臣的心。 此次公文也提及到对付北元和高丽,什么支持李成桂,预防北元南下都是这侄儿提出来的。 这些东西放在这位年幼的侄儿身上简直可以用惊为天人来形容。 他甚至设身处地的思考过,若是他遇到北元、高丽的情况会怎么处理。 但可以预见的是他想出来的方法根本不如这侄儿提出来的精妙。 想到这里朱棣重重叹了口气,他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