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是牛棚里的袁桦了。”
“那他是什么?”英子不解。
“他现在是高门子弟袁桦了。”
英子哈哈大笑,“我才不管他是不是高门子弟,他在我眼里,永远都是一样的。”
宁夏没笑,反而一脸凝重的看着她,英子的笑声戛然而止,怆惶道:“不会的,他不会变心的。”
“我没说他会变心,我说的是,你得先站到他的面前,才能问他,为什么?”
英子带着一脸绝决,拿起书本,翻开看了一眼,是天书无疑。不知想到什么,眼泪掉了下来。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就好比你没法拿着清朝的尚方宝剑,去斩唐朝的官儿。
你觉得落后迂腐的东西,可能在那个时代,已经代表了最先进的思潮。而你觉得先锋的思想,再过三十年,说不定会被那时的年轻人变着花样的嘲笑。
宁夏不想嘲笑任何人,也无法评判谁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她想,无论什么时候,为了自身的强大而努力,大概都是没有错处的。
英子抽泣着,脸上还挂着泪珠,但明显情绪已经过去了,“你好像变得不一样了,难怪袁桦总说人不能不读书,我也要读书,要学习。”
“人不能不读书,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宁夏帮她补充完整。
英子抚摸上自己的脸,心头惊惧,双手牢牢抓住课本,别说是天书,就算是天梯,她也要爬一爬。
“这个,这个是什么意思?套公式,怎么套?”
“文言文好难啊,怎么比初中难这么多。”
英子绝望了,她不怕苦不怕累,但不会就是不会。她瞪着眼不睡,一字不漏背下来都可以,但让她举一反三却实实在在做不到。
他们读书的时候,运动已经开始,教育水平可想而知,有时候上着上着课,老师被带走再也没有出现,这门课便成了自习。
从小学到初中都学的稀里糊涂,这会儿让她看高中课本,简直就是酷刑加身。
从前年开始恢复高考,连续三年开放全民报考。今年是全民报考的最后一年,等到了明年,就只有应届生能参加。
今年,是所有被耽误学业的人,最后的机会。
很多学习不好的人,事过境迁总会后悔自己当年的不懂事,不知下苦功,幻想回到过去,自己一定如何如何。
可如果不用回到过去,告诉他们现在开始还有机会,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会和英子一样,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好消息,厂里要招工了。”小姨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机械厂的效益很好,订单多到做不完,正好厂里有一批回城的子弟,加上之前还在待业的,准备一并安排。
“先从临时工做起,好好表现。”小姨爱怜的拔了拔宁夏的头发,“周末我带你去做两身衣裳,买双新鞋,要上班了,可不能跟之前似的不讲究。”
“不用了,穿什么不是穿,干净就行。”宁夏的心思放在学业上,哪儿有功夫腾出时间考虑别的。
厂里还算照顾,准备优先安排回城的子弟,让那些一直待业的很是不满,吵嚷了好几天,还说要去告。
一度闹得大家神经高度紧张,都怕上不了班。这么大的人整天待在家里,又没钱,哪里待得住。
小姨瞧宁夏半点不紧张,取笑她,“还真能考上大学啊,高中都没念过。”
能考上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出来就吃国家饭,捧金饭碗,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但那也得考得上啊。
他们上万工人的大厂,子弟多如恒河之沙,前两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