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招工(3 / 3)

考上的都没有。

第一年报考的人乌泱泱的多,第二年就锐减大半,考之前多少家庭报着莫大的希望,甚至还有夸下海口的,考之后全都三缄其口,恨不得当作压根没这回事。

隔壁厂子去年有一个考上大专的,回村摆了三天流水席,恨不得连村里的狗都通知到位。到今天遇到他妈,开口第一句,必是,你怎么知道我儿子考上大学了?

宁夏抿着嘴笑,“试试怕啥,以后说起学历,人家是初中毕业,我是参加过高考,听着就不一样。”

小姨大笑,“想考就考吧,考不上别钻牛角尖就行。等上了班,就没心思看书了。”

作为过来人,小姨再清楚不过,上了班,年轻人在一起扎了堆,玩到一起再谈个恋爱,哪里还有心思学习。

“希望招工的事快点定下来,千万别出岔子。先照顾你们回城的人怎么了,没下过乡的哪里知道你们吃了多少苦。这些人在家好吃好喝的,等等怎么了。”

“放心吧小姨,不会有变的。”宁夏一点也不担心,所谓照顾回城的子弟,只不过是因为,人事部主任的儿子也是回城的。

“嚯,你咋知道?”上万人的大厂,领导都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小姨都不知道的事,没想到宁夏会知道。

“前几天有个回城青年的聚会,英子去了,回来跟我说了都有谁。”上山下乡是国家政策,领导的孩子也一样得去。

果真没几日,厂里就通知宁夏去报道。这一批人数不少,宁夏被扔到车间里跟着师傅学技术,看了一眼,被分到车间的,几乎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女。

干部家庭的子女,基本都进了后勤坐办公室,那个人事部主任的儿子进了财务部。

英子和宁夏分在同一个车间,但跟着不同的师傅。两个人对视一眼,都很高兴。一块分来的五个人,中午到食堂聚餐,一人打了一个菜,摆到一块,庆祝他们成功上岸。

都是回城的,去的又是不同的地方,一开口就发现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大有相逢恨晚之意。

恨不得现在就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姐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