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个抗倭神剧级的剧情都不给你编了,上来发把枪直接开射吧伱就。”
“本来也不需要剧情,它讲完剧情我也是一枪爆头,它不讲剧情我也是一枪爆头,有什么好说的。”
“雀食,有这功夫还不如让我多爆几个头来的爽。”
“希望刻宝稳住啊,别搞什么幺蛾子,回头剧情也没做明白,枪战也没做明白,那就裂开了,我们游戏玩家就真成小丑了。”
弹幕议论间,ppd电脑内不到一个g的试玩demo已经下载安装完毕。
他迫不及待的打开游戏界面。
由于是试玩demo,并没有给出开局ui,也没有过场cg.
只给了玩家选择语种的选项。
“看官网上面游戏截图的画风,以及人物建模,好像是个国外背景的游戏,就选英配+华语字幕吧。”pdd毫不犹豫。
无论是华国还是外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存在母语羞耻效应。
即,当前画面与本土文化不符的时候,再用本土文化去描述它,会给本地居民一种比较尴尬的心理反应。
这一点不仅仅只体现在配音方面,实际生活中,很多人穿的衣服上面印着大大的国外文字,就感觉还好。
可如果印的是华语,那么穿出去多少会有些尴尬。
反之亦然。
许多欧美人的服装上印着华语文字,他们穿着会觉得很棒很nice,可要是印上了英文,他们就会感觉浑身难受。
所以细观近几年的服装文化演变,欧美人大多服饰上都不会印有英文字样,基本上会被纹或品牌logo所代替。
哪怕是一些各行业头部的牌子,如哈根达斯,其公司的logo也并非米国母语,而是出自于北欧丹麦一块的小语种。
很快,选择完毕后。
电脑瞬间跳转至全屏黑幕布。
头号玩家简易的logo一闪而过。
短暂几秒后,直接进入到了实机演示画面。
“嘿,布克,看这里。”
不等玩家回应,她又提着裙摆,蹦蹦跳跳走进了面前的一家饰品店。
“伊丽莎白,小心点。”主角低沉的嗓音响起,旋即摸出了手中的毛瑟手枪,左右环顾一眼,紧接着操作镜头递交给了玩家。
“芽儿哟,伊丽莎白这建模也太他妈好看了吧,光是一眼就感觉贼他妈漂亮,头号玩家在建模这一块经费拉满了啊。”pdd玩家没有操控权,赞叹了一句,随后操纵主角跟着伊丽莎白进了饰品店。
这是一间20世纪前后欧美装修风格的饰品店,店门口摆放着袖珍版的圣诞树。
周围的墙壁上贴满了传统复古的海报,标志性的蓝白红条纹三色木桶内,塞满了一些如烟礼炮等用于庆祝节日的易燃物。
不过等走入店内,却感觉这里仿佛被洗劫一空般。
屋内昏暗无光,也没有老板的存在,各种原本应当摆入橱窗内的饰品或摆件,像是被暴力破坏似的,零散横陈躺在地上。
许多木质家具也四分五裂。
突出一个诡异氛围。
pdd在屋内转了转,发现这游戏添加了《绝地求生》搜寻物资的设定。
玩家可以在堆满杂货的圆木桶,放在桌上装满了发霉食物的竹篮子里,亦或是老式的探针齿轮收银机内,搜到弹药、恢复品,以及银币等一系列资源。
说实话,收集本身就能带来满足感。
pdd也很喜欢这种收集式的fps,当即在小房子里收集的不亦乐乎。
此时,耳旁又传来伊丽莎白那清脆而略带一丝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