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详细了解十二缘起)就是有情众生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但是有情的生死流转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个轮转。
过去的无明,造成现在的受;现在的无明,就是爱、取;现在的爱、取,就是下一世的无明,它一直循环不息,周而复始......在十二缘起中,有情因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感受业的果报——苦果。在接受苦果的过程中,我们又继续迷惑,继续造业,继而再受新的果报......这样的循环往复过程,形成了有情生命的生死报应之流,所以称为十二缘起中的“流转门”。
顺观十二因缘
按照十二缘起的流转规律, 众生因一念“无明”心生起,从而产生意志“行”为,因意志活动而产生能认“识”的主观要素,由识而产生所对应的客观要素“名色”,由名色而发展出感觉的认识器官“六入”,由六入而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触”,由触而有爱憎的感“受”,由受而生“爱”染欲望,由爱而执“取”事物的外境,因取而造业“有”、生有,因有而形成个体的“生”存,有生终将会“老死”。
如此顺观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经过这样的缘起传递,形成了一期又一期的生命流转。
逆观十二因缘
其次逆观十二因缘,人为什么会有“老死”呢?因为有“生”,所以才会有老死;生又从什么地方而起呢?是一切善恶行为的“有”的结果;行为的有是因执“取”而引生出来的,就如同取薪燃烧而产生火一样;这个取又从何处来呢?就是因为“爱”而生,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爱又从哪里来呢?是由“受”而生,如同感到苦痛就需要安乐,感到饥饿就需要饮食,有了希求就会生出爱来;受是爱的原因,这个受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受是从“触”而生,感受到苦,享受到乐,是因为有触才知道的;触又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产生的,象盲人、聋者就无法从六入产生出完整的触力;六入从哪里来呢?六入是从“名色”而来,名色好比是芽,六入好比是茎叶,茎叶须由芽逐渐长成;名色则根源于“识”,识与名色是互为关系的,在这之前还有个“行”;而行的根结就是“无明”,无明是生死的根本。
十二缘起中的“还灭门”
逆观十二缘起,“若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只有泯灭生死根源的无明,才能使生命脱离三世的轮回,达到解脱的境地,这就需要在认识十二缘起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从“还灭门”来观察十二缘起。
比如说老死,老死谁都讨厌,我们怎么会有老死呢?那是因为有生,当时为什么会受生,而且又是选择了那样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家庭,这是谁安排的,那是因为你自己过去造下的业力决定的,在业力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没有办法;为什么会去造业,因为当时只想占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并不知道人生还存在因果,为什么要占有,因为爱上了。这样从果推因的方法,就是十二缘起“还灭门”的观法。
依“还灭门”的观法,我们发现老死是因为生,生是因为有,乃至行是因为无明。“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没有生就不会有老死,乃至没有无明,就不会有行,于是声闻人从闻思经教中,树立正见;从戒、定、慧三无漏学的修行中,开发无漏智慧,彻底打破生命的无明状态,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从而获得人生的大解脱。这就是十二缘起的“还灭门”。
“十二缘起”法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生命流转的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