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了,念佛也不怕心乱了,拼命用功修行,用功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这五百天女。
过了几天,佛告诉难陀说有个地方你要去看看。哪里啊?地狱。到了地狱,景象当然很可怕,其中有个大油锅,火烧得猛烈,两个恶鬼手拿叉子等着,看得难陀又害怕又好奇,问这两个恶鬼,你们等什么人?此人犯什么罪?恶鬼说此是淫恶之罪,此人现在正在修行,但是,修得动机不纯,为了贪图Xa之欲而修行,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此人享完天福以后,便到地狱来受此果报。难陀一听,大吃一惊。这下子才真正发心修行。
从上述故事我们不难悟出:爱欲为因,爱命为果,断除爱欲,欣求解脱的道理和意义。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一切众生由于本来就有的贪欲作用,进而在无明心的驱使下,显现出五种不同的修行形式,并且受两种障碍的影响而表现出深浅不同的差别。
是哪两种障碍呢?一种是理障,即妨碍和障蔽产生正确认识的见解;第二种是事障,也就是导致生死轮回的一种力量。
这里的“理障”,就是“所知障”,也就是由于我们受到已知境界的局限,对已知境界之外的东西无法接受和认识,因而,我们的所知成了我们想要追求的遍知境界的一种障碍。
所以古人说:“所知本非障,知障障所知”。我们所要了知的境界本身不是障碍,而是我们想要了知的那颗心受到了局限,使得我们无法了知事物的本来面目。
“事障”也称为“烦恼障”,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知的“见惑”和“思惑”。
见惑:是对因果轮回等思想产生的不正确见解。
思惑:是由于贪、嗔、痴等烦恼的障碍,使得我们不能正确了知世界的真相,在心理上产生种种虚妄执著。
由于贪、嗔、痴等烦恼的障碍,使得生死轮回持续不断,烦恼心进而造作种种行为,进一步加重了众生的生死轮回,因而烦恼障也被称为“事障”。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什么是五性差别呢?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佛陀为我们列举了五类种性,即:声闻种性、缘觉种性、菩萨种性、不定种性、外道种性。五类种性的共同特征就是未能断灭理事二障,都处于未成佛阶段。
这五种种性,是修行人由于受到了理障和事障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差别,而普通的凡夫因为不以修行求断二障为追求,所以不包括在五种性中。
先说“声闻种性”和“缘觉种性”。
声闻,是因为聆听佛的教诲而得以悟道的阿罗汉弟子。
缘觉,是生于无佛之世,靠自己对十二因缘的领悟而得以成就的菩萨。
众生舍弃贪欲,先去除了事障,但是理障仍在,这部分众生虽然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解脱,但是并没有断除所知障,因而不能够安住于菩萨境界。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