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缆镇语录> 金丝雀之死(附录:漫谈中药保健(4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金丝雀之死(附录:漫谈中药保健(49))(2 / 4)

出笼

一年后的一天,金丝丝赤裸裸地死了,床上有一个赤裸裸的年轻人,也死了。法医鉴定:服毒自杀。

不久,查理收到一封信。

查理:

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死了,你也将躺在床上,我患了性病,传染于你!

我为你付出了美貌、青春和肉体。

你为我付出了钱,仅仅是钱。

我什么都有了,什么也不在乎了,什么也没有牵挂了!

我想早点结束这种生活,我便设法让自己染上性病,再传染于你!然后我又找了一个男人,很年轻,与那男人一起死,服毒自杀,可惜到死那男人还不知道我会杀死他。那男人同你一样,好色!

我恨透了钱。

我恨透了男人。

我恨透了这个世界。

死了,一了了之,一了百了,那多好,我没有痛苦!

祝,你早生性病,早死,早来见我!

金丝丝绝笔

某年某月某日

再说丝丝养的那只金丝雀,也死了,没有喂的缘故!不过,金丝雀终于出笼了,被服务员扫出房间当成了垃圾。我们的丝丝小姐也一样。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49)

《诗经》里的菟丝子,既是诗人笔下爱情,又是医家方中良药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鄘风·桑中》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里面的采“唐”,采的就是菟丝子。菟丝子自古以来就是爱情的象征。《古诗十九首》中有云:“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展现了新婚夫妇就好像是菟丝和女萝,缠绵如蜜一样甜腻的场景。此后的唐、宋、明代都有关于菟丝子的诗,有喜悦的有悲伤的,但都关乎爱情。菟丝子本身没有叶子,只开花,是一种寄生草本,只能依附其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好像是爱人极致缠绵般相生相息。菟丝子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食材,食用历史非常悠久。在诗人眼中,它与缠绵悱恻的爱情有关;在医家眼中,它则是济世救人的良药。

名字的由来

“菟丝”在汉朝以前是被写成“兔丝”的,葛洪的《抱朴子》里说,兔丝诞生的根像兔子,所以得名“兔丝”。而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这种植物因治好了兔子的腰伤而得名。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了,一直沿用至今。菟丝子,别名有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藤、金灯藤、金丝藤、菟缕、野狐丝、兔儿丝、无根草、吐丝子等。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本草情缘

菟丝子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食鉴本草》对菟丝子不吝赞美,谓其能“益体添精,悦颜色,黑须发”。《本草图经》记载:“久服令人光泽,老变为少。十日外,饮啖如汤沃雪也。”《本草纲目》:“菟丝子,精益髓,去腰疼膝冷,消渴热中。久服去面,悦颜色。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馀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本草正义》中这样说到:“菟丝为养阴通络之上品……汗去面颇,亦柔润肌肤之功用。”“颇”指面色枯焦黝黑,故菟丝子还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天然美白护肤原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