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用餐(1 / 3)

面对如此小事,邹科长不仅接受了贵重礼品并同意共同用餐,这表明他视小杜为同一阵线的人,接纳了这份人情,预示着双方今后可建立长久联系。

所以说,江湖并非刀光剑影,真正的江湖讲求的是人情世故。

从街道办事处出来后,向北方也紧随其后,两人在门口点燃烟卷,向北方调侃道:“杜爷,这是要捯饬房子迎娶媳妇儿了?”

“滚蛋,哪来的媳妇儿,老子当兵六年才回来,以前的女同学很多都当妈了。”

“哈哈,于淮海他妹妹于茉莉不错哦,不过那姑娘可是朵带刺的玫瑰,不好招惹。”

“什么黄毛丫头,你这六年不见,人家现在都19岁了,即将升入高三,听说女大十八变,现在的于茉莉已然亭亭玉立,成了十八中学的校花。”

“这么好的姑娘,你怎么不去追呢?”

“追啥呀,那丫头眼光高的不得了,连大学生都看不上眼,我可没戏。”

好了,别说那些无关紧要的话了,这周末我们仨碰个面,我晚上去找于淮海,我正忙着装修房子,得在他那儿借住一阵子。

“没问题,周末就到你那儿集合。”

“可以,那我先走了。”

小杜同志悠然自得地跨上老旧的二八自行车,一路轻快地骑行向四合院而去。

他在路上哼唱着随兴编排、旋律各异的小调,杜卫国终于回到了那座四合院。

他目前所居住的这座四合院,确实气势非凡。

阔绰的大门,精美的垂花门,雅致的月亮门,原本这是一座宏伟的五进大宅邸,甚至还配有花园、凉亭和回廊,只是如今已遭到拆分和破坏,变成了一座三进的四合院,昔日的花园、凉亭和回廊现今也已化为一片熙熙攘攘的大杂院。

这座四合院内共居住着23户人家,人口超过了110。

杜卫国住在后院,占据的是东厢房的两间以及一间耳房,这应当曾是家族长子的专属居所。

两间正房加上耳房,总面积足有78平方米,在当时并无公共区域的概念,这78平米即为实际使用面积,若按后世的计算方式,大概相当于近100平方米,可谓相当宽敞豪华。

不要认为六十年代由于人口相对较少,住房面积就显得宽裕。要知道,那时的城市楼房比现今的四合院更为罕见。

而且,建国以来,“人多力量大”的口号深入人心,各家各户都在积极生育,即便是在刚度过了自然灾害的63年,华夏的人口数量也已逼近8亿大关。

在那个时期,无论是四九城,还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居住环境普遍极为拥挤。房屋资源有限,但人口却日益增多,尤其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婚嫁及新生代的降生,人均居住空间便愈发捉襟见肘。

到了七十年代,这一状况达到顶峰,特别是知识青年返城后,一些家庭七八口人,甚至更多人,几代同堂挤在一间仅三十至四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已属常见。

当时流行将房屋隔断,有时一间屋子隔开后只剩三四平方米的空间,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柜子,再无多余地方。

这不是虚构的情节,即使到了2022年,在京城的一些大杂院中,仍能找到这类不具备上下水设施,仅有四五平方米却月租高达三千多元的房子,只因它们位于优越地段。

以杜卫国现居住的这套房子为例,若其祖辈、父母健在,那么这两间半房子至少要容纳五口人以上,毕竟杜卫国日后肯定会增添弟弟妹妹。

而随着杜卫国年纪渐长,也将很快面临婚姻与子女问题,家中至少又要增加两位新成员。

所以,七口人挤在两间房内,这还是基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