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卫国的叔伯兄弟均已搬离的情况。
就像秦淮如家那样,在贾东旭出事前,他们一家六口人就挤在四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勉为其难隔出了内外两室。
孩子小时还好,待他们长大后,居住空间就变得异常狭促,等到性别意识萌发之时,居住环境更是难以维系。
现如今,杜卫国一人独享78平方米的两间半房子,而且还是昔日主院的东厢房,在整个四九城中,除了那些居住在楼房的领导干部或少数拥有洋房和独立院落的家庭以外,他的居住条件堪称顶级。
对这个时代了解越深入,小杜同志就越是对系统赋予的优厚待遇感到心满意足。
真心觉得爽!
思绪稍显飘远,小杜回到四合院时,恰巧碰上了许大茂回来,此时轧钢厂的工人还未下班。
许大茂身为放映员,隶属文艺宣传部门,除了轧钢厂宣传科,区放映站也算作他的上级单位,因此他的工作时间相对较为灵活。
加之许大茂时常需要下乡放映电影,这是区放映站指派的任务,下乡放映不仅能赚取额外收入,更有实物补贴,那个时代的农民虽然普遍贫困,连饱餐一顿都成问题,但公社和大队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时代背景下,许大茂今年24岁,已经是9级放映员,月薪达34块5毛,收入颇丰。
加上额外收入和自由的时间支配,放在这个时代,他的工作无疑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今日许大茂一身打扮格外精神,穿着灰色列宁式翻领短袖衬衫,搭配深蓝裤子和小皮鞋,头发梳得油光锃亮,整个人看上去神采奕奕。
他手中提着两瓶汾酒,一块大猪肉,一条肥硕的鲤鱼,一袋满满的鸡蛋,网兜里还装着辣椒、西红柿、黄瓜和大葱等蔬菜,另一只手里则提着两包用牛皮纸包裹的熟食,看样子像是酱牛肉和花生米。
在1963年提着这些物品的感觉,就好比现代人在电梯里同时挽着两位既美貌又身材出众的女性一般引人注目。
如此丰富的食材,没有大团结钞票和相应的购物票证,还真买不下来。
所以,许大茂确实是大院里除了小杜之外,花钱最为大方的一位。
“哎呀,大茂哥,您这是家里有什么喜事吗?买了这么多好东西?”
“嘿,小杜同志,这么巧啊,我今晚要去相亲,一会儿隔壁大院的黄婶会带着姑娘过来吃饭,听说那姑娘是个名门闺秀,咱也不能失礼不是。”
“那必须的,大茂哥您这条件,在咱们大院乃至整个轧钢厂都是一等一的,再加上您的口才,准能马到成功。”
“哎呀,借你吉言了,小杜同志,过两天我弄点好菜,咱哥俩单独喝一杯。”
“好的,茂哥,我提前祝您相亲顺利,一举赢得美人归!”
嗯,看来许大茂今天要相亲的对象极有可能就是那个四合院里著名的傻妞娄晓娥了。
两人边聊边走进院子,前院的三大娘正在晾衣服,看到许大茂手里的这些东西,她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三大娘家遵循的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的家训,几乎天天都是棒子面糊糊、窝头、大白菜、土豆,就连吃咸菜都要一根根数着,一年之中,唯有过年才能吃到一顿肉馅的饺子。
三大娘上次吃肉恐怕还是在过年时候,如今半年过去了,早已馋得不行。
三大爷作为轧钢厂职工小学的语文老师,每月工资27块5毛,家里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有两个还在上中学,老大还没找到工作,一家六口全靠三大爷一人的薪水维持生计。
尽管如此,四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