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官员对于开设这所谓工程学院,而且招收的都不是读书人,还是工匠和商人,就非常的生气。
因为朝廷律法新增了一条,说是从这个学校里面结业出来的人,立马可以被任命为从七品的官职。
读书人们差点疯掉,他们寒窗苦读十几载可能都不能科举得名,有的人考了一辈子还是个童生。
可陈寒这个学校居然能结业就当官,这不是对读书人最大的亵渎吗?
所以这件事情发生后,许多读书人都表示不读书人了,表示没有奔头了。
对于这样闹事的人朱元璋的手段很简单,谁闹事就削谁的功名。
不想读书以后就不要考试,永久性取消科举的考试的资格。
官员反对直接革职。
于是革职了一百多人后,他们又都不说话了。
读书人也都回到了书斋安安静静读书了。
很消停。
只是外面的声音结束了但是学校内部的声音没有结束。
朱允炆这个从来都是跟着儒生长大的人,到了工程学院之后,格外的看不上工匠和商人之子。
虽然他们这二百零六人年龄都差不多。
这里面最大的是晋王的长子朱济熺,十六岁。
最小的是秦王长子朱尚炳十一岁。
其他的都是十五岁左右。
其他的宗室子弟都是稳重的二代。
有记载表明,
朱济熺和朱尚炳差不多,看不得朱棣当皇帝,于是被整,剥夺了爵位,还被自己的弟弟囚禁了十年,最后被救出来,活了六十多岁,厉害啊。
朱高炽当然不用说,那是
朱有燉也不错,他父亲周王是医药学家,他是明朝被称作气魄上不输关汉卿的剧作家,到现代都有三十一种剧本流传,是个很有才的文化人。
他父亲在他十岁的时候触怒他爷爷,被罚去云南坐牢,他十岁就开始主持周王府的事宜,是个相当稳重的孩子。
朱允熥从小没妈,在继母羽翼下长大,不成熟稳重得死啊。
所以这五个都很好,就朱允炆,那叫一个跳啊。
别看在东宫的时候对谁都恭敬有加,但一出来,呵,这个看不上那个看不上。
他的堂兄弟们他都瞧不上,一直都以,哼……你们都只是宗室,我,以后是皇帝,你们能跟我比吗?
再者他从小跟着儒生长大的,他的外公更是一代大儒太常寺卿吕本,从小他的思想里面就有,读书人最高大上的思想。
他的堂兄弟们即便是面对工匠之子、商人之子,心里面可能会瞧不上,但是面子上还是比较的沉稳,不会太刻意,甚至见面的时候还会打个招呼,毕竟以后是同窗。
但他就不一样,堂兄弟们越对商人和工匠客气,他越瞧不起。
这日学校开早会,要到操场集合。
眼见辰时点卯的规矩早就过了点,大家都已经在操场上等了。
就他慢悠悠,不紧不慢地刚从宿舍出来,迈着八字步向操场而去。
陈寒命一学生去喊他,二人在宿舍门口碰上,那学生急忙躬身行礼:“殿下,先生在操场等候,唤您早些过去,若不然您可能要受到责罚。”
“哪个先生叫你来的?”朱允炆懒洋洋地问。
那学生回:“回殿下,是陈先生!”
朱允炆一听大怒:“呸!他算哪门子的先生?巧言舌辩之徒,凭借一张利嘴骗得皇爷爷信任,居然搞出此等不伦不类的私塾,简直可笑荒谬。
还想责罚与我?胆大包天!
你居然称此样人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