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翻开了另一张纸,上面写的是诗经上面关于当初那段时期的记载。
“我们从诗经也能找到证据。相传《诗经·豳(同邠,音bin)风》是周初成王时代(公元前1063一1027年)的作品,可能在成王后不久写成。
豳的地点据说是一个离长安不远的地区。
当时一年中的重要物候事件,我们可以从《豳风》中的下列诗句中看出来: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接着又说:
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如果我们把《豳风》里的物候和《诗经》其他国风的物候如《召南》或《卫风》里的物候比较一下,就会觉得邠地的严寒。
《国风·召南》诗云,“摽有梅,顷筐塈之。”
《卫风》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梅和竹均是温暖地区的植物,足证周朝早期气候之和暖,与《豳风》物候大不相同。
诸位王爷,你们认同吗?”
燕王他们看完了陈寒给出来的资料后,都是信服的。
陈寒接着说道:“而这个寒冷期维持了多久呢,大约一二百年,因为到了春秋时期又和暖了。
在《左传》鲁桓公十四年,鲁成公元年,鲁襄公廿八年均载“冬无冰”,山东鲁国过冬,冰房得不到冰。
此外,像竹子、梅树这样的温暖地区的植物,在《左传》和《诗经》中,常常提到。”
陈寒解释完了之后,看向了所有的王爷,说道:“解释完了气候之后,我们回到周幽王灭国一事上来。
周幽王时期正好处在这个极为寒冷的时期。
而寒冷会带来干旱、少雨!
会造成,粮食减产!
中原粮食减产,草原牧场不长草,游牧部落为了生存就会南下入侵。
所以为什么最后西周是被犬戎灭国的?
情况可能根本不是我们所了解的,所谓的朝廷腐败、幽王昏庸。
而是国内粮食产量减少,平民活不下去,各种起义造反;
北边防御游牧部落的军队,因为粮草供应不上,养不了太多士兵,而防御薄弱。
加上北边草场不长草,游牧部落南下劫掠。
内部和外部矛盾同时爆发,西周就此灭亡!!
这才是真相!
在那种情况下,甭说周幽王不行,秦皇汉武也难为无米之炊!!”
陈寒解释完了之后,朱标他们恍然大悟。
从气候的角度上来看,的确如同陈寒说的那样。
而陈寒也用种种证据,说明了,当时周幽王所处的年代寒冷,粮食产量低,所以导致内外交困。
可能根本不是周幽王昏庸无能,而是无能为力。
甚至可以说举国对于这种情况都无能为力。
但是总得找出一个人来背黑锅不是?
而让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流传如此之广的,居然不是在正经的史书上,而是通过话本戏剧流传。
至于可考的年代已经不知。
反正按照记载这件事的人的尿性来看,定是某些官员。
毕竟西周灭亡得找原因啊。
读书人做官后,总不能说是做大臣的没能力。
如果这样说了,那就是间接说自己这类人无能。
于是周幽王个人昏庸、宠信奸佞、烽火戏诸侯这些脏水就泼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