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最终进行评测。”
“身体素质达标,而且没有明显家传病症的人,则优先录取。”
“”
杨怀仁瞬间明白了,“卫帅这是要推翻世兵制?”
卫渊道:“不是推翻,而是取长补短,与新制相融合。”
“方才我已说了,父亲曾在军中当兵的,可以优先进行体能测试,并且适量减轻难度,达标即可录入军中。”
“除了体能测试之外,对于脑袋这一块,同样也要检测,问一些基本的问题,保证新兵不会出现痴傻愚笨之人。”
“那些勋贵望族不是要塞人进来么?一视同仁,进行体能测试,达标者可入军中,并且,招募兵员年龄限制在十八到二十五岁,过期不候。”
如此,无论是招募兵员,还是后续兵力储备问题,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改善。
写好劄子以后,卫渊打算亲自入宫面圣。
否则,他担心会像杨怀仁那样,劄子根本就到不了官家身前。
或者说,到了,但官家也执意让三司留中。
以前的三司是中书门下与枢密院。
如今的三司,乃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至于枢密院所奏之军国大事,可单独向皇帝禀明决断,无需通过三司。
总的来说,现在大周的政治局面,能够左右国策施行与朝堂政治走向的,是‘四司’。
除了枢密院还有韩、文二相之外,三司之副长官,皆由参知政事来担任。
参知政事,顾名思义,就是可参与朝政,算是副相。
如此,参知政事这一职位权力大大增强。
韩章依旧是担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乃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
文彦博的职位是‘平章军国重事’,实际上有枢密院这一机构的存在,文彦博无需过问太多的军国重事。
这一职位更像是虚职,位在宰相之上。
如果仅有这個职位,那就是空有噱头而无实权,怎么与韩章斗?
于是,复起尚书省。
平章军国重事加上尚书令这两个职位,才能勉强与韩章掰掰手腕。
党争归党争,朝务不能落下,更不能让万民不得休养生息,凡事也不能由两个人说了算。
于是,这个时候,就要加重参知政事的权力。
各方制衡,既能保证韩章与文彦博内耗的情况下,为将来太子登基扫清障碍,也能确保朝廷社稷不会被这些事情所耽误。
卫渊若不亲自上劄子,而是经由三司或是四司审核看过之后,走流程,不知要浪费多少时日。
他现在,就希望将招募兵员的准则尽快定下来。
否则,不知还有多少人,多少势力在盯着荡虏军。
倘若那些人经过了严格的各项测试,进入到了荡虏军。
那么他们在这里,也将毫无地位可言,就从简单的兵卒做起。
只要卫渊还在世一日,就绝不会让荡虏军这方净土受到任何污染。
他想要保证这支军队的纯粹性。
稍后,卫渊便亲自前往皇宫面圣。
这时,已近傍晚,赵祯早就不处理政务,而是躺在龙榻上歇息。
听朱总管提及卫渊来了,他方才不情愿的将卫渊暂且请到宣政殿,
“朕不是让他在家中好生休养么?又因什么事过来了?”
朱总管搀扶着赵祯前往宣政殿那边,
“看卫侯爷的神情,似乎挺急的。”
急?
赵祯无奈叹道:“也就是这臭小子了,换做他人,都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