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声音劈啪作响,柔和的月光从镂空雕花窗洒进斑斑点点。房间里雕梁玉柱,博山炉中焚着沉香,相貌英俊的男子正伏案疾书,时而停笔皱眉思考什么。
那男子一身玄衣,袖口处有着华丽的滚边刺绣,墨发高高束起以玉冠固定着,处处彰显着主人身份的高贵。
“殿下,京城六百里加急的信件。”
“递过来。”
邵弘雄笔下未停,示意手下将信放在桌上。等他终于写完满满一张纸后,这才将那封信拆开。
看清信上的内容后,邵弘雄俊美的脸上闪过一丝无奈,招手让还跪在地上的人起身,附耳说道,“让人秘密在阆州内搜寻穿有华清观纹饰道袍的人。”
不让人省心的妹妹啊。
邵弘雄吩咐下去后,将信放在蜡烛上,看着火焰渐渐将纸张吞噬。
阆州何地郡的蝗灾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流民逃难,大部分流民逃往南阳、晋昌两郡,父皇却未给他任何指示,这次来信除了说妹妹的事,对流民一事也是只字未提。
难道是想考验他吗?
******
“城里最近有诗文大赛,要不要去看看?”
诗文大赛?那有什么好看的,邵莎凝兴致阑珊地想着,腿倒是挺诚实的跟着蒋彬往外走。
这两天没打听到三哥的消息,去瞧瞧也无无妨。
大赛在学府旁举行,是学府专门为城中赶考的学子们举办的,邵莎凝与蒋彬到达的时候,里面已是热火朝天,人声鼎沸。
“嘿,这次说不定还是应航那小子得第一。”
“那可说不定,我看李公子做的诗文也不错。”
“于公子做的诗文也不差。”
城里的考生们争相讨论着,猜测着谁的诗文做得最好,毕竟赢的那名考生将会获得郡守的推荐,这对这群考生来说,可是天赐的机会。
邵莎凝与蒋彬将墙上的诗文一篇一篇看去,却没看到一篇称心如意的。
“你不是探花郎吗?瞧瞧看有没有好的?”邵莎凝打趣道。
蒋彬看得倒是挺认真,点评却一针见血,“金玉其表,败絮其中。”
辞藻华丽,狗屁不通。
蒋彬摇摇头,对此次大赛不是很满意,这些考生们为了推荐,不惜对南阳郡守的政绩夸大其词,写出来的东西实在令人读不进去。
“你看看,这篇写得不错。”
邵莎凝像是发现了一篇写得文章,赶紧召唤着蒋彬过来。
这篇前面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正激烈的讨论着,倒是夸的居多,有人甚至直言此文作者肯定能拿到推荐信。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①
蒋彬艰难的挤进人群,一字一句读着,读到最后眼里满是惊艳之色,嘴里不停的重复这句。
“写得好!”蒋彬大赞道,“此文蒋某甘拜下风,这句更是点睛之笔啊。”
邵莎凝好奇这篇文章作者是谁,能得蒋彬如此称赞,以后这人一定大有作为。
邵莎凝的眼睛瞟到最底下署名的地方,却转变成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怎么会?
那上面分明写着“鲁阳”二字。
鲁阳那个纨绔子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邵莎凝又瞪大眼仔细瞧了瞧,这才相信她并没看错。
莫不是找了人写的吧,邵莎凝心里暗自腹诽,她可不相信那个眼高于顶,看谁都不顺眼,随意辱骂他人的人能写出“别有人间行路难”这样的诗句。
看着蒋彬满眼发光像是找到了人生知己的模样,邵莎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