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等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但等到了正式编纂条文的时候,管宁对法家著作的应用和背诵,直接精确到了那一册那一段之上,可把刘基和苏武先生震惊了一把。
两人又惊又喜,没想到看走眼了,这中年人有两把刷子。
岂止是两把刷子,在对法家条例解释的时候,管宁旁征博引,甚至屡屡借用儒家经典,很多偏僻的故事,哪怕是田豫田畴都没有听说过,两人原本内心的自傲被击打得粉碎。
辽西不是汉人的文化区,虽然他们也读书,但读书和读书是不一样的。
就像同样是上大学,北大清华是双一流,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却不是985,青岛大学既不是211也不是985,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只是一个专科。
田畴和田豫就是如此,就比关中的人低,管宁师从颍川名士陈寔,而他们却只能上私塾,和一般的读书先生学习,田豫甚至差点读不上书。
此时见到管宁的学问,两人顿时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管宁虽然是最后一个来的,但一时间,无论是刘基还是苏武先生,亦或者田豫和田畴,都把管宁当成了事情的主要掌管人。
不过,管宁也不敢托大,因为他发现办公的地方有些太过奢华。
编纂法律条文使用的竟然是价值千金的黄纸,书写文章的毛笔竟然用的草原狼毫;
大家坐着的椅子是时下不知从什么地方兴起的高教圆背椅,价钱可不便宜啊;
尤其是参考书籍,竟然有上百本,还都是纸印的。
他自然不知道,这些都是出自李君浩的注意,由乐阳商队和田婉儿负责销售。
但这种书的海洋,对他这个读书人冲击力很大。
于是他对李君浩更加敬畏了,原来看到的郡守大人只是冰山一角,只有接近了才会发现,他比想象的更加高大。
三天之后,管宁在刘基、苏武先生等一干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李君浩的办公大厅。
“主公,幸不辱命,您要的汉法之外的条例我们编纂出来了,您请看。”
条例是用黄纸记录,编纂成书,上交李君浩。
管宁捧着书,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像定亲后太史慈看到秦罗敷一样,万般小心千般呵护。
李君浩不由得莞尔一笑,将黄皮书拿了过来,放在案桌上阅读。
开始还好,引经据典,但读着读着,李君浩就发现了问题。
量刑太重。
“用手伤人者,鞭打手臂50次,受伤重者砍掉手指以示警戒……
打架斗殴者,各处以杖刑30,以儆效尤,严重者断其一股……
致人死者,以命赔付……
妖言惑众者,割其舌头……
所有犯人,全部刺配,让人唾弃……”
砍手砍脚的有,割舌头断手指的也不少,简直是商州刑法的复现。
李君浩经历过前世的法治时代,对这种古代残酷刑法自然天生排斥。
这管宁确实精通法学,直接将法家记录的刑法全部搬出来了……
纠枉过正,这可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