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登高,实在是有违常理。
况且增加考核难度,难道只是单纯地将天梯加长吗?这手笔耗资恐怕也不会少。
楚辞秋有些想不通,干脆就着第百级台阶坐下,用手背轻撑着下颚。
最后一个修士吃力地爬到了九十九阶,看了眼楚辞秋,笑道:“兄弟,没想到你的极限也是就到这了?”
楚辞秋投以微笑,歪了歪头道:“嗯,再往上也是小马拉大车,不如在这歇歇。”
那人有些赞同地开口道:“话糙理不糙,我看我大概也登不上去了,不如就此放弃吧,唉~”
楚辞秋愣了愣,看着那位修士往上登去,回过神来,慢慢起身,笑而不语。
初春,最适合思考不过了。
东域秦王朝,太学书院静静地矗立在镜湖畔。
太学书院作为秦王朝文道一流的门面,不仅是除了太白书院外的学术交流圣地,更是众多才子佳人梦寐以求的求学之地。
镜湖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书院的巍峨建筑和青翠山峦,其上众多小亭屹立。
每至初春时节,春风拂过明如铜镜的湖水,泛起阵阵涟漪,莲叶沾上点点水珠,几尾金鲤在其中欢悦地戏水。
这一日清晨,雨刚刚停下,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下来,为镜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
太学书院前几日来了一位声名不显的修士,名叫李逸风,却出人意料地连败了书院几位有名的棋圣(尊称,非境界)。
于是乎,以棋入文道的副院主不得不亲自与其对弈,在今日定下镜湖三局。
此刻宋恪礼带着小书童缓缓走出,正打算前往镜湖,顺便欣赏一番美景。
镜湖中早早的便已有不少人在等待,而此刻,他们更在意的是镜湖中央那块巨石。
只见那巨石之上刻满了太湖书院历来的文道翘楚的瑰丽诗篇,其中有宋恪礼的十三首诗,包括那著名的《望海潮·赠临洮城主》。
一句千骑拥王旗不知让多少人热血沸腾,据说当时城主获诗后开心的像个孩童,只是仅仅过了三日便已魂归西天,家破人亡,临终前最后的遗言便是:“宋恪礼,你害人不浅啊!”
不用想宋恪礼都知道那些骚人墨客定会拿此来说事。
宋恪礼有些无奈与愤慨,找了个远些的亭子小憩,小书童蹲在湖边,目不转睛的盯着戏水的鱼群。
湖边的亭子里,早已有一位棋士静静地坐着,他正是那位游历者,名叫李逸风。
李逸风不仅精通棋艺,更是一位剑术高超的剑修。
副院主名叫张文渊,虽年岁已高,但精神矍铄,对棋艺有着深厚的造诣。
如今二人面对面的坐着,中间摆着一副棋盘,正欲一决高下。
两人相对而坐,各自凝神思考着棋局的变化。
周围的学子们纷纷围拢过来,窃窃私语,都在猜测着这场棋局的结果。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如飞虹坠下,轻轻立在一个亭子之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宋恪礼出来一战。”
众人见得那人风度翩翩,打扮却甚是奇怪,一袭长袍,看着是为剑修,腰间却跨了把刀。
这时候有人认出,那正是几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冯停云。
宋恪礼一脸生无可恋,旁边的小书童则期待满满。
周围的学子们见状,纷纷惊呼起来。
他们没想到冯停云会如此嚣张跋扈,竟然敢在太学书院的地盘上闹事。
李逸风和张文渊也听到了动静,他们停下了手中的棋局,转头看向这边。
李逸风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