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可有要读书的孩子,和她推荐说,入门当须正,首先要不惜于读名家大作,自上而下地学习,耳目有了辨力,再读次作,才能保证不会错道。
先生给自己推荐了几本书,奈何囊中羞涩,谢春花反复询问,把其余书脊模样记下,只挑其中一本,在散堂时喊住陶庄,把书送给了他。
“我的书……?”
陶庄愣愣接过,把书籍搂在怀中,不住摩挲。
因为家中无人在意,他只能从别家借书来看,本也想学隔壁书生抄录书籍积少成多,无奈家中并无纸笔,只能尽力背下。
就连来武馆上学前,也要把睡前看的内容再默背一次,看是不是真的都记住了,久而久之,武馆的同窗便对他有些疏远了。
谢春花给他买的这本书其实他看过,尽管努力背诵过,可依旧记不全,更难得的是——这是他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书籍!
“我看看可以吗?”
陶庄点点头,乖巧地把书放到赵策手里,他稳当接过,瞥一眼:“论语?”
“你还识字啊,真厉害!”
谢春花由衷地夸赞道:“不像我,大字认不得几个。这也是书斋先生给我推荐的,他说这本书里边记载着了圣人先贤为人处世的智慧,而一个人要要学习,首先得修身。”
她说话的过程中,陶庄激动得两眼放光,不时点头,像是与先生的话语产生深刻共鸣。
而赵策却是撇开眼:“也只是认得罢了,我从小不爱读书,也读不进去书,把我拖书院里和下十八层地狱没区别,字也写得难看,没什么好夸的。”
天天上学读书知识糊里糊涂就进来了,又糊里糊涂出去了,一晃一脑子浆糊哐当响,这样下去哪有不疯的?
偏偏眼前陶庄就对读书有着狂热的偏爱。
那只能说人是有参差的。
谢春花只当他谦虚,毕竟她是见识过信纸上那一手苍劲有力的小字呢。
一直到天色渐晚才告别武馆众人,陶庄暗暗在心里记下今日所受的恩典。
他高高兴兴把书抱回去,在饭桌上和家里人分享了这件喜事。
在他看来,家里人之所以不支持,都是因为读书太费钱了,这时候有人愿意给他买书,就算家人不为他欣喜,也会为占了便宜而得意的吧!
但是他估想错了。
——姐姐生气地一把抢过他的书,在自己伸手阻拦前,唰唰唰地把它撕了个粉碎。
为什么呢?
陶庄慢慢蹲到地上,好像听见自己的心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