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自己贫民出身,要过饭,当过流浪和尚,跟其余皇帝大不相同。
这位太祖皇帝不希望有强大的相权存在,宁可亲历亲为,这就是他的治国特点。
治理天下确实需要几个心眼实的,但更多的是需要有人出谋划策的。
与其让他们等待时机报复咱的大明,不如先一步把他们给噶喽,如此才能把对大明有威胁之事消灭于萌芽当中。
自古以来,谁不渴望成为人上人啊?
“王布犁这小子也忒坏了,险些坏了咱的计划。”
在万历打击张居正、冯保之后,首辅们从张居正的下场当中汲取了教训,再也不敢自作主张,越权专擅了。
朱元璋则是凝重的摇头:“正德这小子是个色中饿鬼,怎么可能会没孩子?”
朱元璋瞧着嘉靖的权力斗争:“难不成是他活的时间太长了,感觉天下无敌,也走上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后路吗?”
朱标同样觉得王布犁这个政策虽好,避免土地越多的人资本会越来越雄厚,最终吞并其余本来有土地的百姓,导致天下大乱。
天下那么大,如何还要跟自己的子孙后代收税!
毕竟老朱认为他一副烂牌的人都能当上皇帝,那比他优势还大的人,就没有心思吗?
丞相制度还能不能废除了?
这不利于大明未来的良好发展。
“嘉靖帝因大礼议之争,嘉靖三年,听任三朝元老杨延和离任,对内阁成员进行大换人。
那大明还是咱老朱家的天下吗?
“标儿,你觉得王布犁提的这个收取赋税的法子如何?”
“到底是怎么回事?”
娘的。
紧接着书籍自动翻篇:
看似是给他们提升权力,实则数任内阁大臣都被他牢牢握在手里。”
朱标同样看的有点激动,以前听爹说过嘉靖的光辉事迹,没成想这孙子外藩当皇帝,没有根基的情况下,还能操作出如此成就来,着实是让他也惊诧不已。
关键是朱元璋觉得自己能有这般有天分的子孙后代而感到兴奋,这孩子真是当皇帝的好苗子啊!
从这孙子的看不上,到这孩子的称呼,老朱内心深处对于嘉靖的观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纵然是皇家子嗣,也不能完完全全的长大成人。
“兴许是孩子没有长大成年夭折了吧。”
万万没想到,咱竟然要跟后代孙子学习怎么搞好权斗。
这也是最吸引人建功立业的地方。
朱元璋轻轻颔首。
即使王布犁所言确实有利于大明的长久未来,但此时不合适。
朱元璋微微眯着眼睛,他总算是看明白了。
“内阁制度于永乐年间基本形成,内阁七人,江西居五人。”
嘉靖同朱元璋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样。
即使内阁和司礼监都是满足皇权专制的需要,在张居正活着之前阁权达到了顶峰,在他死后,开始衰败。
“等你登基后,再继续推动这件事吧。”
朱元璋倒是无所谓手底下的人耍心眼。
所以在朱元璋眼里,宰相制度是前朝灭亡的极大原因之一,对于前朝的历史借鉴,坚定了老朱废相的决心。
朱元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算是给他一个信念,可是他内心想法是在云南和辽东平定后就搞。
他既不相信宦官,也不相信臣子,完全成了孤家寡人。
毕竟江西人善于考试的事情,老朱还是门清的,他开的两次科举状元郎都是江西的,那些江南有底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