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考不过。
内阁的权力为何会变大。
他自己一伙,其余人一伙,那朕的势力指定是弱小又可怜啊!
可是老四的儿子、孙子对待政务就开始不想亲历亲为了?
“正统、景泰已经出现内阁首辅以及次辅的主次等差了,天顺对阁臣李贤建议言听计从,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
趁着他还活着,刀子还能挥舞着动。
更何况他看见那么多次子孙后代不按照他的祖训办事,谁知道亲儿子上位会不会继续推动?
在加上朱元璋也害怕朱标将来活不到继位的那个时候,总得做两手准备,不至过于被动。
六部分理朝政的大明体制开始变为内阁首辅权压六部的格局。
宦官集团的势力很快就得到了抑制,阁权权力迅速遭到了扩大。
从洪武十年开始,朱元璋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中书省的权力进行限制。
“自嘉靖初年,因嘉靖帝是十五岁外藩继承大统,对原宫内宦官集团没有多少依赖。
许多人都围着李善长,他们结党营私,控制朝廷,这让朱元璋如何能睡的安稳?
他只是再想王布犁被安排去休息,今天还能不能进入仙境一窥未来啊?
父子俩再次进入仙境,只不过这一次倒是没有出现什么画面。
在外拼命的也不是这群人呐,他们只不过是主动奉上钱粮罢了。
朱元璋有些印象,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他当时对自己制定的藩王待遇有所疑惑,然后便从头到尾的看见了大明历朝历代的宗室一些现象。
而且朱元璋也确认嘉靖他绝对没有受到过什么帝王教育,可是他处理起来,简直是得心应手。
所以上到文武百官,下到百工伎艺,老朱终于发现自己个根本处理不过来这么多事务。
“洪熙、宣德时期,阁臣的品秩和地位不断升高,参政权力也不断加大,有了内阁票拟,此时内阁的权重以及大于部权(六部)。
万历抓着手中的权力不放。
尤其是从江南地主、大商人身上割肉的办法。
然后不少江南一系的大儒就开始收江西人为徒,给他们传道授业,尽可能的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当中来。
“嗯。”
但是这辅官也没有权力,更帮不上他。
故而越发的坚定了废除丞相制度的事情。
“爹,嘉靖的处境并不是很好啊。”
但老朱对嘉靖的印象依旧很不好。
李善长作为最早的从龙功臣之一,先后主持江南行省、中书省许多年,干了很多事,势力根深蒂固。
尤其是正德可是看了两次,这孙子可是过于贪玩了。
限制外戚、整顿吏治、改革科举,提高内阁行政能力,给与他们密奏专权。
朱元璋听了儿子的解释,又想起他的嫡长孙雄英也是这种待遇,简直是太容易让人伤心了。
朱元璋眉头微挑,他知道永乐是朱棣的年号,这小子指定是恢复科举了。
否则在外征战的将士们会怎么想?
自古以来封爵都是要赏赐田地的,如此才能成为人上人,被别人供养起来。
加强皇权,打击文官势力,少年天子迅速摆脱杨延和的控制,勤于政务,整顿朝纲,推行新政,重用贤臣。
更何况明初中书省权重,随着战事变成局部战争以及政权的逐渐稳固,内部斗争一下就冒尖了。
“呵呵。”朱元璋站起来溜达了两步:
老朱甚至去找另一个党派的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