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四十一章 一旬巴蜀定,复向武都行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一旬巴蜀定,复向武都行下(3 / 4)

为大军备足粮草、辎重。

在短短6日内,赵旻便率大军赶到了沔阳城(今汉中勉县)。

带齐粮草、辎重之后,赵旻率军折向西行,以日行百5十里的速度,疾速向武都郡郡治下辨县(今陇南成县)进发。

沔阳至下辨,沿途以山路为主,且赵旻带足了粮草、辎重,是以,在没有夏侯渊的情况下,日行百5十里已是极限。

到离开成都城1旬后,赵旻终于率军抵达下辨县东南部。

沿途,赵旻未遇到任何敌军。

就算在白马氐人的聚集地,赵旻经过多方询问、探查,甚至是以金饼、蜀锦相诱,也未能问明雷定、颜良和夏侯渊的行踪。

万幸的是,沿途氐人皆称,确实曾目睹白马氐王雷定与汉人大军,向西北方向前行。

然而…沿途大小白马氐人的营寨中,那些氐人酋首、耆老们,皆不知他们的氐王欲赶往何处。

至下辨县东南部时,暮色已临。

赵旻愁眉不展地望着西北方的旷野,暗暗叹息。

大军扎营后,依照沿途惯例,赵旻召集臣属、降臣们举行军议。

众人在第无数次商议1番后,仍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赵旻强行按捺下心中的惶恐不安,展颜笑道。

“诸君勿忧,我等至今仍无任何情报,便足以证明两位将军仍安然无恙。”

刘晔作揖道。

“主公,愚以为,某等何不改变策略?”

【作者题外话】:上1章中,咱们刚提到过,蜀地流俗豪奢,婚丧嫁娶乃至倾家破产。

诸葛亮对此极端憎恶,曾大骂蜀人“威刑不肃、纲常陵替”。

因此董和、董允1类的清廉人物,便尤其受到亮的喜爱。

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董)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僣,为之轨制。--《蜀书9董和传》

这说明两点问题:

第1,益州确实富庶;

第2,益州贫富差距已经大到1定阈值…

濒临起义的阈值。

货殖之家,侯服玉食。

货殖,指的是经商,侯服玉食…说明生活极为奢靡。

这便证明,益州如糜竺那等级别的大地主不但不在少数,且生活极遭穷人恨…

云某之所以用杨广举例,是为了说明,在益州大地主们眼中,刘帮主相当于杨广…

哈哈。

杨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忽视了极为关键的1点:

门阀有的是办法,将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迫害等等,转嫁到他们的客身上。

所以,杨广的1系列举措,看似是针对门阀,实则最终都被施加到了贱如草芥的贱民身上。

这些人不是南北朝的老百姓,南北朝的老百姓,指的是士族。

这些人实则是奴。

但是,他们1旦活不下去…

呵呵,别说门阀,连天下都要变天。

隋就是这么完犊子的。

李世民比杨广高明百倍。

李治的手段,也不比其人老爹差太多…

真实的李治,根本没有那么不堪。

大唐的最鼎盛时期、疆域版图最广、对外最强硬、武德最盛的时期,恰恰是李治朝。

通过1件事,便可看出李治的手腕:

李治收拾权臣长孙无忌的1系列计划、行动。

遑论李治不顾5姓7家、各门阀反对,极力推广科举制、重用寒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