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九十五章 浩气永不朽,激荡十三州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五章 浩气永不朽,激荡十三州9(2 / 4)

,在后世被称作“本色”,帛又称为“本色银”。

与之相对,金银等贵金属称作“折色银”。

绢帛有多流行呢?

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5百匹”。

宣王(司马懿)与(蒋)济善,间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因戏曰:“洛中市买,1钱不足则不行。”遂相对欢笑。

以上皆摘自鱼豢《魏略》

蒋济索绢,绝不可能是给自家人做衣服。

什么衣服需要千匹、5百匹绢?

这是给大象穿的?

所以人家其实是在索贿。

蒋济后来与司马懿谈到索贿之事,2人“相对欢笑”。

司马懿大概很受蒋济启发,后来前者安排儿子司马师出任中护军,可想而知又是怎样1番光景。

由此可见,绢帛其实就是金银1样的货币。

石虎于铜爵台(即铜雀台)上更起5层楼阁,去地3百7十尺(够高的),周围殿屋1百2十房。正殿安御床,施蜀锦流苏斗帐,4角置金龙。

摘自《邺中记》

石虎(十6国中羯族后赵皇帝,石勒的堂侄)以邺为都城,在铜雀台上置“御床”,4角雕金龙,床上床下各有3十名侍婢,穷奢极欲。

后赵皇帝石虎御床上的帷幔,便是用蜀锦织成。

由此可见蜀锦的受欢迎程度。

综上,在这5铢钱废除、绢帛等“本色银”成为1般等价物的时代,蜀锦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可见1斑。

由是推之,张裕要求赵旻大批量购置蜀锦,其原因便不难猜测。

西域货物流通,而且是即将大批量流通,你赵旻总需要发行通用货币吧?

那么问题来了。

人家西域商贾不认大汉5铢钱,你打算怎么办?

哦,你还打算用绢?

我呸!你个土豹子!1匹绢才多少钱,1匹蜀锦又值多少钱?

人家商贾运力有限,装这么多绢,人家还怎么装货回去卖?

那怎么办呢?

你用蜀锦嘛!

咱巴蜀原产地的蜀锦,那是和“爱马仕”、“香奈儿”、“库奇”、“驴”1样的名牌儿,最最完美的“本色银”!

问题完美解决了吧?

皆大欢喜不是?

赵旻既建立了自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又同时解决了货币流通、外汇储备这两大问题,兼且可借蜀锦拉近赵旻与巴蜀士人的关系,岂不美哉?

更深1层考虑…

西域诸国如果不听话…

他还敢不听话?他家的法定货币都是蜀锦,脖颈子被大汉卡着呢!

他不听话试试!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西域人用惯了蜀锦,谁还愿意再倒退回去,用绢做硬通货?

云某上文刚刚提及:除道德之义战外,1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钱。

漂亮国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玩得更高端,是为了争夺、维护美元的地位,尤其是国际结算的支付货币地位,所以,他们本质上还是为了钱。

对于这时代的赵旻而言,同样如此。

赵旻争的,不止是大量的贸易顺差…

随着丝绸之路畅通无阻、西亚乃至欧洲货物源源不绝运来,大汉的贸易顺差会保持在1个相对平稳的水平上,不会再出现断崖式上升或下降;

所以赵旻实际上争的,是国际通用货币,也就是建立大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