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周瑜,正是淮泗集团中的1员。
但如今,周瑜当然没有这层顾虑。
大乔小乔都相信,只要周瑜敢投至赵旻麾下,赵旻至少能给周瑜1个中郎将、甚至是太守…大汉天子任命的真两千石哦,不是伪职哦!
综上,2乔商议之事,是如何将周瑜及其家眷忽悠过来。
1边是求才若渴、家大业大、且颇为看好周瑜的赵旻,1边是主弱臣强、初继基业、威望不足、猜忌周瑜的孙权。
2乔怎么选还用犹豫吗?
更何况,小乔留在许都大半年,已为周瑜做足了准备工作及铺垫。
如今的关键,只在周瑜本人到底如何想。
同1时间,卫府、汉廷重臣的会议,也渐渐进入尾声。
主持会议的董昭霍然起身。
“诸君以为,此诏应如何拟?”
【作者题外话】:由于东汉末期的动乱以及袁术与孙坚的阻挠,刘表在荆州的统治,最初相当艰难。他甚至无法进入南郡江陵(刺史治所),不得不“理兵襄阳”,将幕府设在江北地区。
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刘)表不能得至……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后汉书刘表传》
注意:荆州刺史治,最初在武陵汉寿,刺史王叡迁治南郡江陵,刺史刘表迁至南郡襄阳。
建安3年(198),长沙太守张羡发动叛乱,“乃举长沙及旁3郡以拒刘表”。所谓“旁3郡”即0陵、武陵、桂阳。
(张羡)乃举长沙及旁3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魏书桓阶传》
张羡的叛乱声势浩大,且延续两代,直至建安5年(200)才被彻底平定。这也是《刘表传》中“南收0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所指代的具体事件。
长沙太守张羡叛(刘)表,表围之连年不下。(张)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张)怿。--《魏书刘表传》
换言之,黄忠与刘磐出镇长沙,最早不会早于建安5年(200)。
黄忠负责镇守长沙郡攸县,攸县在长沙郡最东侧,与扬州的豫章郡接壤。彼时(200)的豫章郡已被1分为2,孙贲守豫章,孙辅守庐陵(豫章南部),共御刘表。
(孙策)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孙)贲弟(孙)辅为庐陵太守。--《吴书孙讨逆传》
东吴名将太史慈,则驻扎于海昏县(豫章郡东部),协助孙贲共守豫章,抵御刘磐。
(孙策)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刘)磐。--《吴书太史慈传》
按《太史慈传》记载,刘磐的军队曾进入西安县与艾县,两县均在豫章郡西部,可见刘磐、黄忠在对吴作战中1度得势。
刘表从子(刘)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吴书太史慈传》
刘磐的军队被称作“骁勇”,这与黄忠“先登陷阵,勇冠3军”的个人特质完全吻合。照此推测,黄忠在对吴的战役中,应该立下过不少军功,符合其“中郎将”身份。
建安十3年(208)刘表病死,曹操南征,授黄忠为裨将军,继续与韩玄镇守长沙。
及曹公克荆州,假(黄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蜀书黄忠传》
裨将军不高不低,算不上显职,不过对于曹魏降将而言,大抵是必经之路。
按《魏书》记载,张辽(吕布旧将)、于禁(鲍信旧将)、徐晃(杨奉旧将)等人,降曹后均出任过裨将军。
(张)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