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的敏感时期,竟然堂而皇之地鸣鼓而去,擅自归还本州。
这是性质极其恶劣的事件,其性质无异于造反!
前汉之时,开国功勋周勃之子周亚夫,在奉命讨伐7国之乱途中,就曾经在洛阳鸣鼓,以自壮声势、威慑作乱诸侯。
残唐之时,驻扎桂州(今广西桂林)的徐州戍兵擅自回归徐州,是为“庞勋之乱”。
由此可见,鸣鼓、擅去这两种行为,是带有宣战、叛乱性质的恶劣事件。
在此事之后,于翌年完成汉魏嬗代的曹丕,便开始了疯狂打击泰山群将的1系列行为。
最终,臧尹礼、吴敦、孙氏昆仲等人,甚至包括臧霸在内,或被曹丕借刀杀人,或被曹丕压制、或被曹丕架空…
总之,以臧霸为首的青徐军阀,最终都失去了威胁。
所以,熟知历史的赵旻,不可能不清楚这1天大隐患。其人只是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或者准确来说…
是因为狡兔未死,其人还不能烹走狗罢了。
解决这1问题之后,周瑜当即转移话题。
“宣高兄以为,管承此人如何?”
臧霸先是1惊,旋即释然。
“如此说来,管承早已与公孙度暗中勾结?难怪!难怪!
公瑾,管承乃东莱海贼,其人虽活跃于东莱、北海、乐安3郡,然则…其人之大本营,似乎在北海国。”
太史慈冷笑不已。
“宣高兄,管承军于北海国淳于县!管承此人颇为狡诈,其人分明为东莱人,却将大本营设于北海国!此乃狡兔3窟之意也!”
又1次强调:汉末的海岸线要远比后世深入内6,因此,本就靠海的北海国(潍坊、青岛西北1带)更加靠近海滨。
太史慈这番话,使臧霸瞠目结舌。
“子义如何得知,管承军淳于?子义既为东莱人,则应知淳于在北海国、城阳郡交界之处,其地距海滨之都昌,尚有8十余里。”
淳于县是后世的潍坊市坊子区,汉末位于海滨的都昌,则是后世潍坊市临海的昌邑市等近海县。
淳于县距都昌县海滨,确实有8十余里。
是以,臧霸认为,管承的大本营,不应该在淳于县。
更何况,身为同行…尽管臧霸等人是山贼,而管承是海贼…臧霸等人非但理解管承的行为逻辑,而且…
这些泰山群寇也曾遍搜管承,当然了,结果自然是他们没有搜寻到管承之踪迹。
太史慈有些不悦。
“宣高兄,管承此东莱人氏既可军于北海国,则其人为何不可军于尽为沃野之淳于县?”
周瑜见太史慈、臧霸2人有争吵之势,当即含笑打断了这1趋势。
“宣高兄,实不相瞒,某等不可能得知管承何在,是以,指出管承大本营所在者,实为主公也。”
臧霸闻言,登时闭口不语。
周瑜继续侃侃而谈。
“宣高兄既知管承此人,想必兄等已遍寻其人之踪迹,然否?”
臧霸颔首后,叹了口气。
“正是!以是故,某等方知,管承之大本营在北海国,然则…某等实不知,管承竟军于淳于县。”
周瑜微微1笑。
“宣高兄,不知城阳郡而今驻军几何?”
淳于县毗邻城阳郡,而城阳太守,是泰山群寇首脑之1的孙观之弟孙康。
臧霸之所以将自己的大本营设在琅琊国开阳县,是因为开阳县恰好位于青、徐、兖3州之交界处,以便更好控制青徐2州,以及兖州泰山郡。
综上所述,太史慈、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