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会担心,臧霸是否阴怀不轨之心。
没错,在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的时代,臧霸或许只是1个小诸侯。
但在曹操白门楼斩吕布之后,臧霸终于迎来了春天。
白门楼之后吕布授首,臧霸因之前曾协助吕布抗曹,闻布死讯,惶惶不可终日、逃到山野间藏匿起来。
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
摘自《3国志魏书十8》
曹操对臧霸的态度极为温和。
曹操将其探访招募来,温言抚慰后,仍给了臧霸军团对青州、徐州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在此之前,袁绍-曹操联军则分别在发干县(兖州东郡)痛击陶谦(192),在封丘县(兖州陈留)痛击袁术(193),揍得袁术联军“迸走流离、几至灭亡”。
(袁)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魏书武帝纪》
(袁术)甫诣封部,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英雄记》
陶谦属袁术联军,又屡为袁绍、曹操所败,因此对曹氏极端仇视。
再说张闿的动机。
谈到张闿,首先要明确张闿的身份。
《吴书》仅提到张闿是陶谦部将,而《后汉书陶谦传》则补充凶手是“阴平守将”。
曹操父嵩避难琅琊,时(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后汉书陶谦传》
阴平县属东海郡,而东海郡又恰恰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
按《臧霸传》记载,霸自兖州泰山亡走徐州东海,在此组建流民武装,替陶谦镇压青徐黄巾。
(臧霸)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魏书臧霸传》
按臧霸“收兵于徐州”的记载看,可知陶谦在东海郡招降了部分黄巾。因此阴平县(属东海)守将张闿,很大概率是黄巾余党。
(霸)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魏书臧霸传》
张闿与曹操并无私怨,不过考虑到其“黄巾故将”的身份,可知其出身较低,文化水平应该也不高。
而曹嵩偏偏又是个“天下巨贪”,昔日“货输西园1亿钱,官至太尉”,震动京师。兼携带“辎重百余车”高调出行,无异匹夫怀璧,自取灭亡。
曹嵩时赂中官及输西园钱1亿万,故位至太尉。--华峤《后汉书》
太祖迎嵩,(嵩)辎重百余两。--韦曜《吴书》
所以,张闿杀曹嵩,其直接动机就是贪财。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