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豪强不能降
藁城原本叫稾城县,铁木真的蒙古大军入主河北后,改稾为藁,不知道是不是代表了草原的意思。
1220年,蒙古升藁城为永安州,后来又改为县。
之所以改来改去,主要还是藁城城比较小,和州的规模不配匹。
汉将董俊原本是金国藁城本地汉人,,喜读兵书,擅骑射,当年蒙古入侵,金国藁城县令设靶招募军将,凡射中者,提升为将领。
结果现场诸多军士,无人能中靶,只有董俊,一箭即中,随即就提升为武官军将。
但木华黎到河北,董俊立刻带人就投降了蒙古。
1220年藁城升永安州,董俊就开始驻守藁城。
如今是1240年,一转眼,董俊已经在这里驻守了二十年。
他算是藁城土生土长的人,在蒙古人的扶持下,俨然成为当地最强的豪强,这些年先后生了九个儿子,除两个早卒,其余都健康成长,其中长子董文炳,次子董文展尉、三子董文用后来俱是蒙古名将,随忽必烈东征西讨,历史留名。
反而是他的长子董文炳,多次明显暗示,示意父亲不如降了宋军。
这些粮听起来挺多的,可城中七八万人,百姓家自己有粮可以暂时不管,两万蒙军也只能用两年左右,若是百姓家余粮不够,还那蒙军连一年也用不到。
于是短短二个月不到,董俊父子在藁城城的富商支持下,和四周的收刮中,囤了十万石粮。
更重要的是,此时他是蒙军在河北有名的豪强,升为汉军万户之后,董俊更是成为蒙古汉军重臣大将。
六月初,宋军已经占据鼓城数月,距离藁城仅三十多里。
城中富商无不骇然,同时涌跃捐粮,因为大伙都知道,董俊父子说的是真。
所以后面发生了,县令欠下的高利贷,由董文炳来代还的事。
这下城中简直人满为患,因为人口太多,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住满了人。
董家这么有钱,也靠着蒙古起家,现在坐拥万户侯的身份,拥兵两万,你让董俊怎么降?
董文炳和董文蔚劝了多次不甘心,今天又来了。
时间一长,董俊就知道了宋军的打算,先攻下藁城四周所有城县,然后逼降他们。
“父亲,宋军势大,我们固守藁城终难成大事,合汗指窝阔台有没有让撤退的命令?”
所以在宋军刚进入河北,还没有打到藁城时,父子两就开始到处搜刮粮草,迁附近百姓进城时,更要求把家中所有粮草全带进来,然后坚壁清野。
董家在藁城当地拥有大量田地,商铺和房产,可谓藁城的第一富商。
又前任县令因军费不够,向富豪借贷,董文炳道:““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又卖了自己的田产代还欠款。
他以前毕竟是个县城,蒙古虽然先升为永安州,后来还是改了回去。
当年宋蒙议和,董俊知道宋军火炮厉害,就开始悉心经营藁城,为此专门还扩建了藁城的护城河,加固了藁城的城墙,又因为宋军箭雨厉害,又在城头打造了石墙式的防箭棚。
藁城城墙不到十里长,当地人口把县城外的乡村算进去,也就一万多户。
这两个儿子在史上都有仁义之名留传,抛开是元朝将领,其实还算是个好人。
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时间里,小小的藁城中聚集近两万蒙军,一万多户百姓,加起来有七八万人。
没多久,元廷要求当地重新调查人口户数,准备增加税赋,董文炳又道:“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随即弃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