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董俊从品行上说也不错,更没有其他蒙军屠城的劣迹,可他太早降了蒙古,跟随蒙古已经二十多年,深受信任,也全力帮蒙古人做事。
董俊还是很有能力的,其长子董文炳更以英勇善战出名,历史上连忽必烈都尊称他一声‘董大哥’。
但董俊当然不肯降。
父子俩一看城中人满为患,守城容易,但被困就比较难。
其弟董文蔚从小力气惊人,善骑射,董文蔚接人谦恭,凡所与交,不论贵贱长幼,待之无异,跟随元军后,先后筑城光化、昆阳、枣阳等地,其他元军将领在筑城时,对工人凶狠异常,无视人命,只有董文蔚善待工人,不事威猛,得到诸多工人支持,皆全力筑城。
结果宋军并没有来攻打坚城,而是到处扫荡。
董俊这么一搞,藁城变的坚固无比,就算宋军的投石机投石头上去,也难以对他们造成严重的破坏。
两人都是能领兵打仗的,董文炳还非常厉害,跟随忽必烈后,几乎没打过败仗,后来宋军的水师有一大半是被他打掉的。
董文炳在父亲死后,先承父亲的功劳为藁城县令,上任没多久,当地遇蝗虫旱灾,百姓失收,民间疾苦,但朝廷依然强征税收,董文炳于心不忍,拿了私谷数千石,接济灾民。
董俊虽然身为蒙古将领,但说实话几个儿子都教育的不错,当文官的小儿子们,也以正直著称。
今天一大早,董文炳和次子董文蔚再次来劝说父亲降宋之事。
刚开始董俊还以为宋军要来攻城,也做好了巷战的准备,因为人满为患,他也在城中到处准备人手,所有巷子都用木头和石头布置了障碍,平时可以形成雨棚似的,让蒙军睡觉,战时可以当房墙来用。
但藁城有个缺点是很难改的,那就是太小。
没多久鼓城和沧州等地有部份败兵又逃了过来。
之后一直到他近四十岁时,才被忽必烈征招入军,跟随元军攻打大理,因表现出色,从此成为忽必烈的心腹。
一月时,父子俩开始在城中大力宣扬,专门说起宋军攻灭金国后,查没所有地主财富和粮田的事。
之前宋军没过来,对藁城影响也不大,现在宋军突然大举入侵,董俊第一时间把县城以外的百姓统统迁进城中。
宋军一旦进来,他们变成穷光蛋还是小事,如果和蒙军关系好的富商,搞不好得全家被杀。
四子董文直、五子董文毅、七子董文进、八子董文忠皆成为元朝大臣,父子八人算是满门元朝忠烈。
宋蒙议和到现在六七年了,藁城被董俊打造了六七年,成为河北西南部最重要,最坚固的城池之一。
再加上城中还有五千骑兵,战马的粮草也是个大问题,存贮的草料和豆料支持不到半年。
张世杰就是被他逼入大海,蒲寿庚也是降了他。
所以董文炳认为,现在宋军不打藁城,反而是坏事,等宋军把四周清剿完了,他们藁城就是瓮中之鳖,任人宰割了。
如果窝阔台下令让他们撤退还好,如果不下令,死守藁城只有死路一条。
董俊立刻道:“合汗还没有命令,我们现在决不能撤退。”
“而且拔都西征的大军正在回来,据说有五十万以上的大军,到时宋军夺去的府县,我们通通都要夺回来。”
董文蔚也马上道:“去年九月合汗的信使就往西面去,这都大半年了,拔都的军队要回来,早该回来了。”
董俊大怒道:“西征距离这里上万里,信使来回都得跑半年,哪有这么快,总之你们什么都别想,好好守着就是。”
他顿了顿,又叹道:“宋军攻城很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