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皇祖母有个白月光> 皇祖母有过一场论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皇祖母有过一场论辩(1 / 2)

左右各有一人手执金铃,规定首轮双方都有一盏茶时间陈述,但不可擅自打断对方,一方一人站立时铃响,陈述完毕落座也会铃响,表示另一方可以准备发言,再有人站起坐下铃响同理,直到时间耗尽,金铃收起,首轮就不再有发言权。

讲明了规则后,就由东席先发言。

一名看起来相当稳重的陈学士先站起来,向各位问好,对应东席的金铃响起,他便不慌不忙地阐述起自己的观点。

他首先将主题做了个解读,解决了基础共识,再说出自己的见解,引经据典加以论证,一开场就赢得了满堂彩。

陈学士落座响铃,西席几人对视几眼,想必是感受到压力非常,但很快便有座位靠前的一位学士站起来应对,西席金铃紧接着响动。

他挥袖行礼,先自报姓名,恰巧是本家也姓陈,只是看起来年纪更轻,陈小学士难得不怵,避过了前者逻辑严密之处,先赶紧输出了自己的优势观点,并巧妙借喻了几个浅显易懂的例子,观看席中听着他的阐述不由得频频点头。

两位陈学士皆开了个好头,其他论辩者越辩越兴奋,接连三四个发言者都发表了振聋发聩的观点,引起全场的掌声。

林卿华转头看到那人也听得认真,时而皱眉,时而轻拍了几下掌,微点头。

首轮论辩结束得很快,辩手歇息之时,在座观众手中有两色羽毛,一青一白,每人需去二楼中间的投票席匿名投票,青者投东席,白者投西席,三个伙计在里头计票,结果是青白相差无几,东席略胜一筹。

紧接着是质询,一席出一人问,另一席出一人答,半盏茶时间交换。

同样是火药味十足,唇枪舌剑,辩得精彩,结束时又一轮计票,西席扳回一局,但也优势不大。

林卿华与安佑怀皆未发言,不敢轻视对面的学士,都选择先按兵不动。

林卿华面前的纸上将对方方才发言的关键要紧之处都记了下来,也用蝇头小字记着己方的错漏之处,心里默默编排起一会儿发言要用到的词句。

掌柜宣布论辩暂停,午休开始,由美貌的婢女布菜,菜色也是挑最好的招牌菜来,只是没有酒,人太多,万一有人酒醉闹事,就坏了诸位的雅兴。

下午第三轮混辩开始,不再依照东西轮流一辩的次序,只要一方辩不过,就可以持续换人辩。

很快轮到林卿华发言,她轻抿一口茶,站起来,听见那声铃响,从容讲出自己的观点。

“我朝一向以仁治天下,圣祖帝重视仁德之士,当时的王丞相、尹太师等重臣都是远近闻名的仁人。所谓上行下效,正是因为为官者怀仁德之心,才有我百姓信仁求仁。从近百年前出生的孩子取名,即我祖父辈的名字来看,至少有四成父母对孩子的期盼是做个怀仁之人,而非有才之人。父母之为子女,自然是希望给他做好的一切。由此可见,多数百姓认为仁是比才更要紧的。而因百姓皆信仁求仁,才时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谈,人与人相互信任,大大增加了社稷生产效率……”

林卿华自小是和林清云一同读的诗书经典,由族中的长老亲自教授,仁和礼是他们最看重的两样,纵使林清云才华横溢、名声在外,也恪守这两字的教诲,在他们的观念里,为人、为官、为政,都必须把仁放在第一位。

林卿华整体发言另辟蹊径,思路清晰,引人深思,方才不把这位清瘦秀气的公子放在眼里的人此刻都在细细打量他。更有人窃窃私语,说起近几年炙手可热的大才子云安林氏长子林清云最出名的几篇谈论仁礼的文章,有些观点与这位公子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席一连几位站起来都说得磕磕绊绊,漏洞百出,观战者大多偏向了东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