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兵部尚书在昭景帝哪里都没有什么地位,就更别说是他一个三品的兵部侍郎了。
“柳严,你对杨宗恒诸多不满,此时却又装怂推脱,你们把这朝堂当作了什么?是你们争权夺利的场所吗?”
杨宗恒磕头如捣蒜:“陛下,臣知错了,臣只是一时糊涂,绝无半点私心啊。”
柳严也赶紧附和:“陛下,臣也是一心为了朝廷,绝无半点不敬之意。”
昭景帝停下脚步,俯视着二人,冷冷说道:“朕给你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杨宗恒,柳严,朕命你们二人共同辅佐上官涯和苟或,若此战能胜,过往之事朕可既往不咎;若有差池,哼,你们自己清楚后果。”
纳尼!
居然不是革职?
杨宗恒和柳严都没想到居然是这个结果。
二人齐声高呼:“谢陛下隆恩,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昭景帝微微眯起双眼,语气稍缓:“起来吧,朕希望你们能明白,这大魏的江山不是朕一人的,是天下百姓的。你们身为臣子,当以国家为重,切不可再有私心杂念。”
杨宗恒和柳严战战兢兢地起身,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杨宗恒和柳严这对上下级多少字有点反应过来了。
昭景帝这很有可能是在杀鸡儆猴,很不幸,他们俩可能就是那个猴和鸡。
昭景帝是在拿他们俩立威。
昭景帝又看向其他大臣:“诸位爱卿,当以此为戒,同心协力,共保大魏平安。”
众臣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臣等定当谨遵教诲。”
昭景帝沉思片刻,道:“上官将军作为先锋将军,诸位爱卿都已经知晓,但究竟何人为帅,还需从长计议。”
上官涯急切道:“陛下,战机稍纵即逝,若再犹豫,北境危矣!”
殿内陷入了一片沉寂,众人各怀心思。
昭景帝来回踱步,心中权衡着利弊。
昭景帝目光深沉,心中的三个人选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作为皇帝,他自然早就有人选。
第一个人选乃是镇远侯李威。
李威出身将门世家,自幼熟读兵书,久经沙场。
其用兵如神,战术多变,曾以少胜多,大败北蛮敌国而且他治军威严,为人正直,在军中威望颇高。
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李威年事已高,且近年来身体欠佳,此次北境之战路途遥远,环境恶劣,昭景帝担忧他的身体难以承受如此繁重的战事。
毕竟不是所有的老头都有文征明的体格子的。
他怀疑若是真让镇远侯挂帅,意外性太大。
金銮殿上的群臣现在也不敢说话了。
生怕被昭景帝治罪。
昭景帝心中还在暗暗思忖:“李威将军虽经验丰富,战功赫赫,但他毕竟已过花甲之年,精力恐不如往昔。
不,是一定不如往昔!
北境之战艰苦异常,若是他在战场上有个三长两短,不仅有损我大魏军威,更是我朝一大损失。”
思虑良久,昭景帝最终还是决定不让镇远侯挂帅。
第一个人选直接pass,还有第二个人选。
第二个人选是镇国将军赵宏。
赵宏年少成名,英勇善战,且颇具谋略。
最近的几十年以来,但凡有需要挂帅出征的机会,有一半都是镇国将军为帅。
但同样,
这个第二个人选也有一个很显著的缺点。
在以往的战役中,他虽然展现出了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