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渭州,太子行辕。
如果将国家架构极度简化,那么称一声公司也不为过。而作为公司,在一定的财务周期内是需要盘账的。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赵昕行事颇有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风格。所以到了如今这个必须盘账清家底干大事的时间点,赵昕打开账本一看,曜,可用的人手已经不能说是充足了,甚至是有点溢出。除了以王韶、章秦为首,盼战功盼得眼珠子都红了的讲武军校的学生们,手底下能武的两个伴读种谊和张熙肯定是要放出去锻炼。毕竟他当初选伴读时为的就是今日。
而两人后头又分别牵连着种家和张家这两个将门世家。张家儿子少,张熙是张亢的独生子,赵昕从来没在资料库中查到过,想来在原历史线中多半是幼年夭折,失去记载。至于张熙的堂兄张焘又是个文优于武的,可以暂且略过。
可种家的儿子可就多了,已经去世的种世衡足有八个儿子,还个个从军。在原历史线中种谊战功也算出众,但还是略逊于被后世人尊称为“老种经略相公"的其五哥种谔一筹。
种谔时年二十有六,正值快速上升期的当打之年。不过种谔的年纪摆在那,所以种家目前扛大梁的还是更为年长的种诂与种诊,估计得等到种谔再积攒一些军功展露头角,老一辈的“三种"才能成形。对于种谔这个原历史线上野蛮生长出的猛男,赵昕是很感兴趣的,也更感兴趣已经被自己加持过的种谊能不能比肩其兄,跨越年龄劣势,把三种变成双种。所以赵昕的笔锋很自然的歪了歪,把种谔也划进了出外锻炼的大名单里。既然种谔都挤入了大名单里,那原历史线上与种家将齐名的折家将自然也不能落下,更何况赵昕和折璇的关系就摆在这呢。虽然折家目前颇有些青黄不接之态,老一辈中最能打的折继闵缠绵病榻,时日无多。
原历史线中新一代最能打的折克行如今仅是堪堪十岁的小屁孩一个。已经被内定的下一任家主,他的岳父折继祖又瞧着颇多文儒之气,身份也不适合亲自上战场。
但到底是享有着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的特权将门。要知道如今帝系尚未频繁转支,宗室王爵都要降等承袭,所谓的衍圣公更是被赵昕死死摁着,根本没封,柴姓后人尚且混沌着,举朝上下讳莫如深,折家就是独一份的待遇。
所以真想要拉拔人起来,也就是稍微费点功夫的事。赵昕稍微想了想,在折继长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同为御守西北,据西夏于国门之外的将臣,折、种、张三家都得了差遣,出了人,要是不把狄青算上,恐怕就不只是狄青惶恐,朝中定会又有疯狗嗅到味道凑上来攀咬了。
狄家的情况也很好选,狄青的长子狄谘被狄青刻意导往从文,后头三子狄德、狄谏、狄说又尽皆年少不堪用,只有狄咏这个次子颇有父风,从军年限虽短,但在渭州已经有了少将军的赞语。
关键是人还长得高大魁梧,浓眉大眼极具神采,令赵昕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人究竟得英俊到什么程度,才能被一国之君赞为人样子,当做挑女婿的相貌模本。
虽然赵昕不大愿意和狄咏站一块,但一点不妨碍他心中小算盘打得飞起。琢磨着狄咏此行若能立下战功,就把人带回东京城和宗室女子相亲,以结两姓之好,让狄青腰好腿好精神好地再给他打个二十年工。平衡完了在过去十年对西北防御立有汗马功劳的四大将门,挑选作为他嫡系的讲武军校生们就要容易得多了。
王韶和章党肯定是要去的。赵从贲作为宗室子弟转型的门面,也需要树得更高点。周文东后头牵连的是东京城里的禁军,底子也是难得干净,资历也够单领一军,自然得给个机会。
这几个人正好带着讲武军校新毕业的那些学生和东京城刚到的禁军出去,和西北旧有的几大将门形成平衡。
战争嘛,尤其是政治平稳期的战争,其实根本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