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价钱,薄利多销,卖出了百十来盒,从其中找出那位遭难的女子并不容易。首先可以从名字剔除一部分,农户商户等平民之女便是地位低也有自己的姓。而卖身入勋贵之家做奴仆的,会被重新赐名,一般都取些花果鸟兽之类的吉祥好听也好记的名字。
就这样挑挑拣拣也有五十多个名字,接下来该如何筛选,一同购买且名字相似的是否也能剔除?貌似不可行,若是主人家下令,就算平日关系不错的婢女,也不会冒险帮着报官。
从名册上难以推进,只能换个思路从木槿面脂本身上找出路这一款面脂已经推出两月,可古代没有添加防腐剂什么的,天气炎热一盒面脂只能用二十天,再放便要变质了。因而尸体上若留有木槿香味,那必然是遇难时才用上的,一个月前来采买的客人便可以排除了。
剩下十几个名字实在没有办法甄别,便交予茗雀去暗中打探。赵玉鞍在大理寺的进度也差不多,尸体上找不出更多线索了,只能勉强得出,死者生前被奸污,并且脖子上隐约能看到勒痕,不过被豺狗撕咬地太厉害,根本无从得知勒痕的形状。
转眼调查就过了半月,只能道运气不佳,长长的名单转眼见了底,还未查出究竟是何人被害。
这日娘家的庶妹书信一封,邀她回家一叙,此事很是难得。苏霓与庶妹关系不错,她的姨娘也是可怜人。家道中落,流亡路上双亲皆去世,只能投奔到自己的叔父家,吴姨娘的叔父对她也算亲厚,但本身就也是过得清贫,临了放心不下兄长唯一的女儿,便找上昔日故友,也就是苏霓的父亲苏明。恳求他纳自己的侄女为妾,好好照顾她。
苏明本不肯,照顾便照顾,家中多一张嘴算不得什么,哪需要纳人为妾呢?但吴姨娘叔父性子执拗,苏明不愿拂一个将死之人的面子,只得答应。吴姨娘经历这些事自觉不详,平日多谨言慎行,进府后连带着教导自己的女儿也安安静静的,在这个家里像是透明人。
此事不怪姨娘,苏霓便也不记恨她,与母亲薛氏都待母女两人极好,吴姨娘母女甚是感激,教着女儿对苏霓言听计从。苏霓也劝不动,她就是这般性格,往后也多半改不了,只得对庶妹愈发好,只当自己亲妹。
平日多是苏霓主动找庶妹玩闹,这一回她主动书信,的确罕见。苏霓担心她有什么事,便立马招呼收拾回苏府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