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敏感,按大唐礼制,皇子无论嫡出还是庶出。
成婚后,或者是成年后是必须要去藩地就任的。
诸皇子在成年前便基本被封了一个具体的职务。
比如李泰,除了魏王这个身份外,他还被封为相州都督,领相州,卫州,黎州等七州军事。
只不过这些职务的前面还有一个前缀,那就是遥领。
说白了就是挂个空衔。
其余诸皇子也是如此!
比如吴王李恪,他领的是安州都督,晋王李治,领的是并州都督等等。
不管成年还是未成年的皇子,他们在王爷的身份之外基本都有某个具体的职务。
区别在于,未成年的皇子是遥领,而成了年的皇子,则必须去地方赴任,不得停留京畿!
当然,魏王李泰是个例外,因为身体肥胖等原因,李世民特旨允许他不之官。
意思是一辈子留在长安,可以不用去地方上任。
然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地方州府显然比不上长安城的繁花似锦,皇子们都是养尊处优长大的娇贵人儿。
自然不大愿意离开长安,跑到千里迢迢之
外的地方过着淡得出鸟儿的无聊日子。
于是纷纷找理由借口拖延耍赖,反正各种理由赖在长安城不走。
其中耍赖皮经验最丰富的,莫过于吴王李恪……
不仅是李恪,其实大多数皇子都一样,想尽各种办法赖在长安城,能多拖一天就算一天。
实在拖不过去,避无可避了,这才一脸凄凄惨惨地离开长安上路。
在地方上待不到半年,便一道奏疏送进长安,委委屈屈地告诉父皇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有毛病……
李世民一心软,自然大笔一挥,允许回长安养病。
朝臣们见惯了皇子们的赖皮方式,刚开始还有魏征之流看不顺眼说几句,到后来根本就没人吱声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就藩的规矩差不多等于虚设!
既然李世民都不计较,朝臣们自然也就不会再干这种两头吃力不讨好的事。
说了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将所有的皇子都得罪了。
久而久之,这件事成了朝堂的一层窗户纸。
大家心知肚明,却非常有默契的不捅破。
没想到,今日这个名叫刘忱的御史居然把窗户纸捅
破了!
刘忱的奏疏写得很啰嗦,长篇大论云山雾罩。
奏疏落在房玄龄手里,房玄龄奋力睁着老花眼看了半天才看明白刘忱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刘忱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
那就是大唐礼法不可废,那些死赖在长安城,找尽各种理由不去地方赴任的成年皇子越来越多了。
正由于这些成年皇子死赖在长安,成天在长安城内外惹是生非。
不是青楼买醉闹事,就是城外游猎踩践农田祸害百姓。
给长安城的治安造成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陛下是不是该清理一下门户了,把他们赶到地方,让他们去祸害别人怎样?
看明白了奏疏内容后,房玄龄眼皮跳了跳,然后摇头苦笑。
这个事太敏感了!
房玄龄是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自然不会轻易表态。
于是马上将刘忱的这份奏疏顺手扔给了长孙无忌,很明显的甩锅行为。
长孙无忌假模假样看了看,然后……很不讲义气地扔回去,还给了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