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大学的新生录取工作进行得非常紧凑。
录取榜单公布的第二天,新生入学报名随之开始。
乍一看,汴京大学的新生录取率并不高,这是作为一所著名书院必备的觉悟。
汴京大学再也不能像刚开始那样抠抠搜搜了,当时只要愿意来的,直接就是来者不拒,先把人气搞起来。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差生实在太多,根本没办法有太好的发展。
好在当时招手的学生并不多,以后慢慢淘汰便是。
这一茬算是正式招生的第一批,在报名之前,钟粟就已经大概确立了一下方向。
虽然文学院的学生占比还是最大,但其他学院还是来了不少人,比预想中的甚至还好一点。
尤其是兵工学院,有些学生愿意来,据说是冲着兵工学院神秘的面纱而来。
在汴京外界,兵工学院可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学院。
坊间甚至传说兵工学院的主攻方向是木人木鸦、记里鼓车、木牛流马、王莽卡尺、冰鉴之类的黑科技产品,八牛弩之类都拿不出手。
甚至激进一点的说法,这些黑科技产品已经有了第一批成型实物,现在之所以还会大量招生,就是要继续研发,最终大规模制造。
至于研发制造这些东西来做什么,所有人
其实都心里有数,自然是为边境之敌准备的。
这些说法钟粟自然听说了,但他只是一笑了之。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教育和传媒的作用已经很是明显了。
适当的传言和炒作是一件好事情,没必要进行辟谣。
只要有了这些充满神话色彩的东西存在,大宋人民才会慢慢找回已经丢失的信心。
大宋人有信心了,才能对抗击外族的统治者产生鼓舞。
汴京大学分班也基本上遵守了个人意愿,强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可到了李纲这里,钟粟有些犯难了。
钟粟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报考的是文学院。
其实想想也没什么问题,李纲又不是天生的抗金名臣和民族英雄,他的成名也算是时势造英雄。
他的父亲李夔虽然通晓军事,但现任太常少卿,典型的文职。
钟粟可是非常清楚,宋朝崇文固然是好事,但也带出来了一股抑武的歪风邪气。
就拿每次的朝议来说,明明是研究军事和国防问题,但往往是一群文臣在纸上谈兵。
更多的武官却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他们也心里有数,就算说了也没用,没用几个人会听他们的说的话。
所以弄来弄去,大宋倒是涌现出了一批以文入武的将军。
范仲淹、
富弼、韩琦、章楶这些人都是文臣,但却都无一例外都带过兵。
哪怕是苏颂、文彦博这些人,也参与过外交、平叛之类的行动。
一直到了宋朝的最后一缕夕阳,文天祥也是带兵冲锋的文科状元。
总之一句话,文臣吃得开,武官没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文臣自然是首选,哪怕是武官岗位上的,也在时时刻刻想着有朝一日能转为文职。
李纲做出进入文学院的选择,其实也无可厚非。
钟粟有些纠结了,如果这么玩下去,说不定李纲还无法发挥出原来历史上的实力,更别说会有buff效果了。
钟粟在纠结,李纲其实也很郁闷。
早就听闻了兵工学院的大名,从小也听了好多父亲李夔讲的战争故事,可在做选择的时候,却只能选择文学院。
文学院好则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