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因为时事变化,还是钟粟起了作用,总之现在赵佶的权力很是集中。
张商英的任命很快通过,这种事情放在以往,都不知道会冒出多少掣肘的力量来。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原因就是,曾布一直居右相,在这次张商英任命的同时他也抵达了左相的位置。
之前只是人事动议,把曾布也等得无比心焦,这次一旦实锤,大有久旱逢甘霖的势头。
这次只不过任命一位排序靠后的宰相,曾布当然得带头拥护赵佶的决定。
不过随后他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张商英被任命之后,很快得到了一个极为夸张的差事,赵佶要然他组建四大生产建设兵营。
曾布至今还没有明白这生产建设兵营是个什么东东,但丰富的宦海经验告诉他,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甚至是一件大过天的事情。
可为什么这个差事没有落到自己的头上,张商英只是新晋宰相而已,干这样的大事合适吗?
在巨大的疑问中,他很快得到了消息。
原来赵佶早有安排,他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人,当然不是摆设。
张商英要亲自前往各地组建生产建设兵营,而他要负责一切后方资源调配之类的。
最主要
的是,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任务,就是要负责建起一直直属赵佶的天子之兵。
钟粟一家提赵佶谋划好了,为了组建这支天子之兵,必须得办起一所军校。
此时,军校的选址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
古代的书院建在山上的多,但也得考虑生活问题。
但军校就不同了,复杂的地形反而是训练兵卒的大好条件。
这个问题钟粟就无能为力了,得让真正熟悉地形的人来解决。
而且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不能距离太远,太远的话,一旦汴京皇城有事,远水救不了近火。
太近的话,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再说,汴京城方圆范围,地形实在有些平坦,并不利于练兵。
曾布虽然是总负责人,但他毕竟是目前大宋朝臣第一人,还得有一个真正的执行者。
钟粟倒是想到了一个人——张叔夜。
如果说这人有一个最大的污点,那就是平定了宋江起义。
可目前宋江起义还没有爆发,张叔夜还是清白之身。
钟粟看重张叔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善于利用地理,这在张叔夜年轻时就体现出来了。
兰州地处当时宋朝边境,可以依恃的自然是黄河天堑。
但黄河固然
可以作为天然屏障,但每年冬天黄河就会结冰。
这种时候,往往是防守的薄弱点,羌人往往会都要趁此机会进入大宋边境掳掠。
其他人都不以为然,但张叔夜认为长此以往,不是办法。
后来他亲自过河进行了仔细的勘察,果然发现有一个叫天都的地方,是五路之间的要冲。
羌人每次寇边入侵大宋时,都先要在此地集结兵马。
张叔夜根据周围地形,瞅准机会,来了个有心算无心,直接夺取了这里。
不仅如此,他还建了一座叫做西安州的城寨,以此来扼守西北边境。
这样一来,羌人长期以来的战略被彻底破坏,之后犯边也变得没有了优势,不安定因素大大减少。
这样的举措,也免除了以往士卒濒河困守、累月不得解甲的劳顿之苦,从此兰州羌患成为了疥癣之疾。
后来,张叔夜出使辽国,不但吃喝玩乐了个够,还趁机带回了辽国的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