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服器、仪范共五篇资料。
可惜的是,这些资料在赵佶手中并没有发挥到太大的作用,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机会发挥作用。
如果让这样一个奇人来具体操持天子之兵的训练事宜,甚至存在大材小用的嫌疑。
但除
此之外,钟粟实在想不过多少可用的人。
事实上,赵煦和赵佶都对张叔夜的感官不错,曾布一提议,赵佶立刻答应。
本来这人是钟粟想到的,但建设生产建设兵营,已经让曾布有了一点点想法,这时候把这个机会让给曾布,也算是对他的一点不长。
曾布是老狐狸,根本都不带犹豫的。
事实组建天子之兵,这是钟粟后来秘密对赵佶说的。
生产建设兵营固然不错,但前提是大宋首脑得有一支奇兵来镇场子。
所以钟粟又有了这样的提议,赵佶一听,本来就觉得建设四大生产建设兵营有点儿最后的疑虑。
如果手中有了这样一直精悍无比的天子之兵作为王牌,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最后的结果是为他人做嫁衣。
在官面上的说法是,建设生产建设兵营是国策,必须彻底执行,但天子之兵的组建,得秘密进行,至少细节是秘密的。
半漏半掩,主要还是为了对某些不安定因素形成威慑。
虽然说要办一所军校,其实就是一个超级训练场。
钟粟之所以提出便军校,也是有过多方面考虑的。
除了培养一支精兵外,自己的兵工学院新武器不断
出现,总得有人用吧。
如果配别给边军,不,以后得改叫生产建设兵营了,那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会被那些蛮夷获取了技术,再来一通逆向研发,到时候反而成就了对手。
既然是奇兵,那就得保持神秘感,还得出奇制胜。
办一所巨无霸一般的军校,训练到了一定程度,就进入实战演练阶段。
不过,实战演练不能像一般的军队在战场上冲杀,而是要讲究奇袭效果,在不经意中对敌军造成强大的破坏和震慑。
等到敌人发觉,或者已经长眠,或者只能看着早已绝尘而去的天子之兵吃土。
这支部队的名字,钟粟也替赵佶思考了好久。
叫特战卫,好像有点离谱,而且太显眼,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钟粟也想过,这支奇兵最终是热兵器为主的,叫做炮兵当然也没错。
可这炮兵的叫法对于大宋而言也过于杀马特了。
一炮、二炮、三炮……
到底是要去打炮还是去打仗?
不想高调,又得体现特色,钟粟最终还是没想出来一个结果。
不过这个并不是最重要的,叫什么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能打仗才是最重要的。
名字的问题想放一放,或许某一天灵感迸发会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