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大宋教书匠>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军医培养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军医培养计划(2 / 3)

估计再

有一个月,小然就要临盆,这时候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其实这些日子以来,他经常会在诊治完小然,便会和苏婉婉去压马路,有时候他们会出现在马行街之类的地方,有时候又会出现在汴京大学商业街。

两人的发展非常顺利,钟粟和小然看在眼里,非常欣慰。

“选六七个人,前往西北,军中需要一些军医。”

钟粟知道,军医从来都是稀缺职位,大宋军队现在可不是以往靠着堆人海去取胜的时代,每一名士兵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其实去几个人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但就拿张林手下的这些助手来说,他们的医疗水平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宋军中原有的军医,他们一旦到达军中,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做出一番努力。

士兵的生命真的不可以拿来开玩笑,所以钟粟只需在枢密院那里说一声就可以了。

对于钟粟提出的要求,张林毫不犹豫。

医学院本来就是培养郎中的地方,让他们去西北军中,虽然条件艰苦了一些,但却是非常光荣的使命。

“钟大哥请放心,别说六七个了,就算再多一些也可以。”

钟粟点了点头,他当然心里有数,只是自己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得权衡各方面的,可不是能够随意调配的。

军医这个特殊的职位,其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当时并没有出现严格的制度。

随着战争频繁爆发,大夫需求量也开始变大,因此自战国后,统治者开始大力关注军医制度。

经过无数朝代的发展,到了宋代后,军医制度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不仅为宋朝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后代医疗教育提供了基础,可见宋朝军医是史上医疗制度的一大进步。

在宋朝建立的几百年中,大多数统治者

都非常熟悉医学,并且编写了很多有关于医疗方面的书籍。

为了适应战争需求,朝廷还需向民间招募大夫,服务于军队的医者虽然没有必学科目,但宋代医官所学医学科目一共有九门,当时最高医疗机构里面的医者也曾担任过军医。

有了专业的医疗人员,就得有提供药物的机构,为了保证士兵作战能力,针对战争所用的药物都是官方医药机构提供,不用军队花钱。

而且战疫中受伤士兵人数较多的时候,朝廷还会派专门的医生到场。

宋代部队中的医生都由太医同派遣,当时担任京师部队医疗工作的有太医局的医学生和医官。

神宗时规定太医局的上舍生和内舍生应轮流治疗三学(大学、律学及武学)学生和各营将士的疾病。

绍兴元年(1131年),因东京差到太医局学生九人,判太医局樊彦端奏请,按照祖宗旧法,专一医治殿前马步军、三司诸军班直,遇有缓急病患,依照太医局历来立定条法差拨,逐处医治。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军医教育与一般医学教育相通的史迹。后来全国各地驻泊医官,多由太医局选派。

宋太医局分科与教学课程,有疮肿兼伤折、金疮书禁等,均与军医特别军阵外科医生的培养密切相关。

另外,宋代作战部队为陆军与水军,陆军又分为骑兵和步兵,骑兵的核心作战工具便是战马,战马不行,士兵武力值再高也没用,所以朝廷特地设立兽医机构。

遇到战役,既需要负责医人,同时也负责战马治疗。

作为军队成员的一部分,医生也受到严格的奖惩制度制约,赏罚分明也体现出了执政者对军队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了该制度的完善。

《武经总要》中记载:“如弃掷病人,并养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