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所,
主者皆量事决罚。气未绝而埋痊者,斩。庸将多不恤士,即被弃掷生埋,以此求士死力,不可得也。”
如此一来,医学院中的人派往大宋军中后,完全不需要担心会出什么问题,比较有强大的制度保障。
当然,他们去是带着重要任务的,大宋固然军队医疗保障体系很完备,医疗水平相对于其他各国绝对够先进,但如果有了钟粟在后世的思维,还可以有更大的提高。
就像现在张叔夜的军医,早就掌握了很多在大宋看来跨时代医疗手段,他们对于各种伤兵都有很科学的对待方式。
其实,要做出跨时代的东西太难了,但有些简单易行而又实用的做法却很是有效。
其实,在《武经总要》中,便记载了很多实用的医治手段和方剂,有些做法看起来已经和后世的外科手术很想了,只是没有后世的做法科学规范。
既然复杂的难以做到,那就从一些简单的习惯出发。
勤洗手、讲卫生之类后世司空见惯的做法,在大宋并不会得到重视,但其实这些习惯往往能够预防很多小毛病。
钟粟在找到张林之前,已经简单低整理了一些。
所以这次名义上是派人去为种师道诊病,其实是为了推动大宋军队医疗水平。
按照史料记载,大宋的军医体系虽然完善,但军医的数量还是太少。
北宋全盛时代有23路326州七百余名翰林医官,加上原有驻泊医官,仍不过八百多名,每州还分配不到三名,何况还要为州府的吏民医疗。
解决了军事技术和作战器材和设备的问题,下一步当然要保障军士的健康。
虽然这次仅仅是派几个人前往,但他们却有着很多任务,或许到了下一次,会有更多的人去。
一个军医培养计划在钟粟大脑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