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道心真人> 第二十三章 脉学传奇,传承千年脉象奥秘解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脉学传奇,传承千年脉象奥秘解读(2 / 3)

紧表寒身体痛还是沉紧腹疼痛。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玄风能从弦的软硬判断受病轻重。

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玄风一看便知是停食痰气胸中瘀之象,若是妇女滑缓,还能判断是否有胎。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玄风知道这是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之证。促脉数又止,他能分析出促脉是三焦火焱盛,可能是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致病。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玄风能诊断出是血虚阳虚之症,如汗多、夜间骨热蒸等。玄风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将这些脉象知识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医者能够凭借脉象这面“明镜”,洞察病情,治病救人。

《中医五行:五味与五行的奥秘关联》

在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五行学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老智慧的光辉。其中,五行与五味之间的联系更是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即润下作咸,水之化也;炎上作苦,火之化也;曲直作酸,木之化也;从革作辛,金之化也;稼穑作甘,土之化也。

水曰润下,其味为咸。咸之味,如同水的特性一般,具有润下的作用。在自然界中,水往低处流,滋润万物,使大地润泽。在人体中,咸味入肾,肾主水。适量的咸味可以滋养肾精,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然而,过咸则可能伤肾,扰乱人体的水液代谢,导致水肿等病症。这就如同水若泛滥,便会引发灾害,影响生命的正常运转。

火曰炎上,苦味与之相应。炎上的火,具有向上燃烧、发热发光的特性,苦味也有类似的趋向。火能温煦身体,促进阳气的升发,但过度则会耗伤阴液。苦味的药物或食物多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平衡体内过盛的阳气,如黄连之苦能清泻心火。但苦味过重,也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因为脾胃喜燥恶湿,苦能燥湿,过度则伤正,正如火势过猛会烧毁万物。

木曰曲直,作酸。树木有曲有直,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酸味亦有此特质。酸味入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适当的酸味可以促进肝气的升发,如山楂之酸能消食化积、疏肝理气。但如果酸味太过,就可能导致肝气过旺,克伐脾土,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如树木生长过于繁茂可能会影响周围土地的养分。

金曰从革,其味辛。从革意味着变革、肃杀,金气清肃、收敛。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辛味入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辛味能帮助肺气的宣发,使气血得以畅通,如生姜之辛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然而,辛味过度使用,会耗散肺气,损伤肺阴,就像过度的变革会破坏原有的稳定秩序。

土曰稼穑,甘味为其化。土地承载万物,孕育庄稼,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甘味也具有滋养、和中、缓急的作用。脾胃属土,甘味入脾,能补益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如山药、大枣之甘,可健脾补中。但甘味过多,易使脾胃气滞,滋生痰湿,就像土地过度肥沃可能导致杂草丛生,影响庄稼生长。

五行学说中五味与人体健康的联系还体现在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方面。

当人体因外感邪气或内伤七情等因素出现疾病时,五味的平衡往往被打破。例如,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愤怒的情绪中,易导致肝气郁结化火,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口苦等症状。这是因为火之苦味与肝木之火相互影响,苦味本可泻火,但当肝郁化火太过时,苦味反而成为疾病的一种表现。此时,在治疗上,除了要疏肝理气、清泻肝火外,还需注意调整饮食中五味的摄入,减少辛辣、苦味过重食物的食用,以防进一步加重病情。

从养生角度来看,依据四季变化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来调整五味摄入,能更好地维护健康。春季属木,是肝气升发的季节,可适当增加酸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