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344、大儒讲学,世子进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44、大儒讲学,世子进京(2 / 4)

武神”与武帝城两大传承争锋,仿照佛道斗法,约定了百年一次赌斗。

不过,不同于佛道那种派出年轻弟子出战的规矩。

赌斗却是各自巅峰战力出手。

上一个百年,代表皇族赴约的,却不是皇帝,而是处于巅峰期的大内第一供奉海春霖。

那一战,海春霖受内伤,境界不进反退,从伪天人门槛跌回世间境界。

这一个百年,有且只有徐贞观可以赴约。

如今,佛道斗法既已结束,距离武帝城与大虞皇室的赌斗,便已不再远。

柴可樵笑道:

“那女皇帝未入真正天人,想来不是师父对手。”

武仙魁却道:

“却也未必,若其能在赌斗前晋级天人,以帝王龙气加持,却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柴可樵纳闷道:“师父不是说,她投身于政务,耽搁修行?还能更进一步?”

武仙魁却忽然说道:

“昔年大虞太祖的确惊才绝艳,非但自身武道强悍,毗邻人仙,更创下独属于帝王的晋级之法,聚集帝王龙气,以气运加身,只是第一,若能封禅洛山,未必无法更进一步。”

封禅洛山?

柴可樵愣了下,还想再问什么,却看到独坐断崖的第一武道宗师挥了挥手:

“去吧,接下来在山中闭关,出去游历一遭,你也该踏入世间境了。”

……

……

某个傍晚,临封道。

前往京城的官道上。

某处背风的山坳中,一辆辆马车停了下来。

身长七尺,年过五旬,文人打扮的宋举人跃下车,开始大声指挥家丁仆从去清理过夜的营地。

而后,这位当日与赵都安在太仓府打过交道的举人老爷,近乎殷勤地走到队伍中,一辆朴素却特殊的马车外,恭声道:

“先生,日暮了,赶不上前方村镇,只好在此过夜了。”

驾车的二十余岁的书童掀起车帘,一位身穿儒袍,外罩大氅,头戴方帽,颌下生着一蓬美髯的中年男子走下车驾。

当中年人出现的瞬间,后方走来的一名名年龄各异的读书人,纷纷齐声行礼:“先生!”

如此声势,引得附近也准备扎营露宿的陌生人纷纷侧目,不禁打探起来。

在得知这乃是“云浮道正阳先生”后,皆大为吃惊。

宋举人对此毫不意外,他抬起头,朝车驾后头望去。

只见正阳先生的马车后头,还跟着数十辆车驾,其中不少都是驴子或牛拉的板车,一个大车上,可以乘坐数人。

这还没算上骑马追随的,以及路上尝试步行跟随尚未掉队的那些读书人。

乌泱泱,足有上百人之多。

宋举人是在赵都安离开后一些日子,得知恩师正阳先生北上,途径临封的。

作为“正阳门下门徒”,宋举人当即以隆重声势迎接,这才得知,正阳先生竟从云浮道而来,此番欲要进京。这位素有“大虞第一隐士”,在文坛中的名声,几乎与太师董玄齐名,在南方声势甚至更大,隐隐有“南阳北董”之称的正阳先生在云浮道,是近乎当世圣人般的存在。

其于家兄墓前守墓多年,著书整理阐述历代儒门圣人言论,连科举考试阅卷都一定程度参阅他的注释。

可以说,几乎是整个大虞公认的,继董玄之后,下一代儒门泰斗的唯一人选。

其虽偏居云浮,却引得各地读书人前往朝拜,偶尔讲学,言论经弟子之口,足以传入庙堂。

守墓十年不曾下山一步的正阳先生,出山第一站,北上赴京。

消息一出,引得无数读书人关注。

正阳从云浮道走出时,身旁只有个书童。

与宋举人见面时,身旁的追随者就已有数十人。

宋举人有幸逢此大事,难以抗拒青史留名的诱惑,撇下家业,也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