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都市言情>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第261章 使用地热协同来供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1章 使用地热协同来供能(2 / 4)

站了起来,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变得坚定:“我愿意试试。”随后,又有几名技术骨干陆续点头。  “很好。”李凡目光如炬。  “那我们就从印尼脚下,挖出一座能源宝藏来,给全世界看看,我们的太空电梯,不只是通往星空的路,它也是能源革命的一个起点!”  会议结束时,阳光依旧明亮。可所有人心中都清楚,接下来的路,注定不平静。

改变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当这份改变,需要在高风险和高成本之间找到平衡。  “李总,地热协同项目组已经开始组建。”方东河快步走来,手上捧着一沓资料,语气里多了一分干劲。  “不过,初步测试需要不少资源倾斜,我担心进度会比预想的慢。”  李凡接过资料,快速扫了一眼,嘴角一扬:“资源倾斜?不如说是投资未来。曲总呢,他不一直催着你提进度吗?”  方东河露出一个无奈的笑:“曲总刚去协调设备采购了。话说回来,这方案还真是够超前的。  利用地热捕获技术直接发电,听着都像科幻小说。”  “那我们就写一部科幻的现实版。”李凡转身走向实验室,声音轻快,“说不定将来,还会有人写我们这群疯子的故事。”  实验室内,数台模拟设备已经开始运转。  各种数据实时刷新,密密麻麻的曲线让人眼花缭乱。  一位年轻工程师皱着眉头盯着屏幕,忍不住吐槽:“热捕获效率低得吓人,连百分之二十都不到,这样怎么填电梯的肚子?”  “这就是我们在这儿的意义,不是吗?”方东河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加大温差实验参数,看看高压下的变化情况。”  李凡站在旁边,静静观察着整个团队的运作。  每一个人脸上的神色都写满了专注,哪怕偶尔有些抱怨,也能迅速投入工作。这让他心里多了一份踏实。  “李总。”一位年长的研究员走了过来,手上拿着一份分析报告。  “我们的团队已经提出了一个初步方向,或许可以试试采用多层热交换技术。这样能在现有地热条件下提高能量捕获率,起码提升到30%以上。”  “很好。”李凡翻阅报告,目光微亮,“这种方案的实现成本如何?”  “需要定制化设备,前期投入会比较高。但如果能成功,长远来看,回报相当可观。”  “行,就按这个方向走。”李凡果断拍板,“初期投入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拿出成果。其他问题,我来解决。”  研究员点点头,刚转身离开,又回头补了一句:“李总,真佩服您,换别人早被这技术坑绕晕了。”  “技术不是坑,而是跳板,看你会不会跳。”李凡笑笑,继续观察实验进展。  几天后,模拟测试的阶段性成果终于出炉。  方东河一脸兴奋地冲进办公室,把一叠数据往桌上一拍:“搞定了!热捕获效率达到了35%,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35%?”曲云山听后放下手中的咖啡,眉头一挑,“这可比之前的效率高了接近一倍。”  “没错。”方东河拿起数据表,像在展示一件艺术品。  “通过多层热交换技术,我们已经实现了稳定输出,而且这些数据表明,实际操作中甚至可能达到40%以上。”  李凡靠在椅背上,嘴角扬起:“很好,这就是我要的成果。不过,这还只是起点。我们要的不是高效,而是足够震撼。  方总,你觉得我们能不能把这技术,变成星联的又一张王牌?”  方东河推了推眼镜,眼神中透着坚定:“只要时间足够,这张牌肯定亮瞎同行的眼。”  晚上,李凡独自站在办公楼的天台上,望着星空出神。夜风微凉,但他的思绪却像燃烧的火焰。  他要的不只是成功,还要在太空电梯的顶端,立下一座里程碑。  人类征服星空的脚步,从这里开始,而星联集团,将是无可争议的引领者。  第二天上午,星联集团总部,董事会会议室。  长桌两端,十几位董事悉数到场,气氛剑拔弩张。  会议桌中央,投影屏幕上,正显示着地热协同项目的最新测试数据,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