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跳动,像是一场无声的辩论。 会议还没正式开始,低声议论已经弥漫整个房间。 “耗资太高,周期太长。”一名董事挥着手里的文件,语气冷峻,“短期内投入巨大,产出却难以保证。我们冒不起这个险。” 另一位资深董事点头附和:“是啊,这个项目听着很美,但实际操作中,难度和风险完全不在同一量级。万一失败,谁来承担责任?” 李凡站在会议室前方,安静地听着所有人的意见,手里握着一支钢笔,轻轻转动。 他没有插话,只是将每一句反对意见记在心里。 他知道,真正的关键不在于争辩,而在于让数据和远见替他说话。 “好了,安静。”曲云山出声打断,目光扫过众人,“今天这场会议,不是讨论项目的风险,而是讨论它的价值和未来。李总,你准备得如何?”<
/p> 李凡点了点头,走向投影屏幕。他的步伐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让所有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各位董事,刚才听了大家的意见,我只想说一句:如果星联只是害怕风险,那我们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更不会有太空电梯这个项目。”他顿了顿,目光直视众人。 “现在,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这个地热协同技术,值得我们赌一次。” 他按下遥控器,屏幕上切换到一组数据对比图。 红色柱状图代表之前能源方案的长期成本,绿色柱状图则是地热协同技术的预测收益。 “这是两种能源方案的成本对比。”李凡用钢笔指着图表。 “之前的方案,在初期成本较低,但随着运营时间的拉长,能源消耗成本,会以指数级增长。 而我们新的地热协同技术,虽然初期投入高,但能在五年内实现收支平衡,十年后,这将成为整个项目的净利润增长点。” 有董事提出疑问:“五年?十年?市场变化那么快,谁能保证这种长期预测的准确性?” 李凡笑了笑,点开下一页幻灯片:“这不是赌命,是计算。这份收益预测,不仅基于当前市场趋势,更结合了星联未来的全盘布局规划。 我们不只是要建设一座太空电梯,而是要将它打造成一张名片,一个引领能源革命的标杆。 而且它对于我们太空产业的支撑作用,我想这也是不言而喻的,这根本就不是简单的盈亏数字可以比拟的。” 会议室里有人皱眉,也有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时,江子胜清了清嗓子,接过话头:“各位,我补充一点。关于技术风险和法律监管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应对策略。 这包括从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到运营监管的全流程管理。” “法律风险是可控的。”江子胜顿了顿,扫视全场,“但错过这个机会,可能是不可挽回的。” 听到这里,杨庆华也接着说道:“在这个能源方案的融资方面,我们已经设计了一套灵活的资金分配方案,确保初期的高投入,不会拖累其他项目运营。 甚至不少亚洲联盟内的成员国,以及其他部分新大西洋联盟的国家或资本,都愿意直接注资投入。 在资金和现金流这块,是没有问题的。” 这番话让几位原本摇摆不定的董事开始动摇。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李凡见火候差不多了,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补上最后一刀: “各位,这个决定,不仅关乎我们是否能降低太空电梯的运营成本,更关乎我们是否能在太空产业方面持续占据主导地位,能源更不用说了。 在这其中如何抉择,我相信大家都明白。这一票,是对星联未来的宣言。”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时钟的滴答声回响。 片刻后,一名年长的董事缓缓举手:“我支持。” 接着,更多的手陆续举起,最终,全票通过。 会后,星联集团发布消息,宣布将在太空电梯项目中引入地热协同技术。 这一创举,迅速成为业界焦点。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称星联此举为“化危为机”的经典案例。 李凡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