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都市言情>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第278章 新理论主张示范效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8章 新理论主张示范效果(2 / 4)

水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技术的红利,必须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他低声自语,语气里带着不可动摇的决心,“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技术的意义又是什么?”  窗外的灯火辉煌,而李凡的目光,却已然望向了更远的未来。  北方某个城市,清晨的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声,不再像往日那般此起彼伏,反而显得零零散散。  李建

军站在厂房外,点燃了一支烟,目光复杂地望着已经空荡大半的生产车间。  三个月前,他还在这里忙得脚不沾地,给一家电子厂做流水线操作工。  但厂子最近更换了全自动生产设备,像他这样的普通工人,一夜之间成了“多余的人”。  这三个月来,他跑过好几个地方找工作,却发现到处都在谈“效率升级”,要的都是能操控设备或懂技术的人。  “我这大半辈子干的都是体力活,现在倒好,连干活的资格都没了。”李建军苦笑,手中的烟灰掉在地上,他却没注意。  家里的气氛,也因此沉重了许多。  他的妻子乐欢梅为了维持生计,重新找了份超市兼职,孩子上高中的学费,则靠他们积攒的微薄存款支撑。  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压力,乐欢梅时常忍不住抱怨。  “建军,你就不能学点新技术?隔壁老刘都去学开叉车了,人家现在一天挣两百呢。”  “你以为我不想?”李建军烦躁地回了一句,语气里带着无奈,“可上那种培训班要钱啊!咱现在连学费都掏不起,拿啥学?”  就在这种焦虑中,一封意外的信件改变了一切。  信件是本地政府发来的通知,里面写着他符合“全民基础保障计划”的条件,可以申请一笔基础保障金。  这笔钱不仅能补贴家庭日常开销,还能用于参加技能培训。  最重要的是,基础保障金与星联合作开发的在线教育平台绑定,可以免费学习多个实用技能课程。  李建军一开始并不相信,他觉得这可能是某种营销骗局。  但在乐欢梅的催促下,他还是去了镇上的政务服务中心核实。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一步步帮他完成了申请流程。  当银行卡上第一笔保障金到账的那一刻,李建军站在窗口前,拿着手机愣了半天。他几乎不敢相信,失业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与此同时,星联总部的会议室里,李凡正在与政府和内部团队,讨论基础保障计划的推进情况。  全息屏幕上,显示着试点区域的数据:保障金覆盖了5000多个家庭,参与线上培训的人数达到近80%。  “这些数字看上去不错。”一位政府官员点头,但随即语气转为严肃。  “不过,也有人开始质疑,这笔钱会不会助长懒惰?毕竟,有了保障金,有些人可能就不愿意再去工作了。”  这番话让会议室的气氛微微一滞。  李凡沉思片刻,平静地开口:“这种质疑,早在计划设计之初我们就考虑过。保障金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渡过科技变革的阵痛期,而不是让他们一辈子依赖。”  他用手指敲了敲屏幕,切换到另一组数据:“比如这个试点区域,保障金的领取条件之一,是必须参加培训或通过公益劳动来回馈社区。  从数据上看,超过90%的领取者,都选择了技能培训。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重新找到工作,而不是依赖这笔钱。”  会议室里传来低声议论,官员们显然对这个数据有些意外。  “但是,资金来源呢?”另一位经济学家忍不住发问,“基础保障计划覆盖的人越多,花费也会越大。您如何确保这不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负担?”  李凡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基础保障金的资金来源,是技术红利的再分配。  比如,星联在能源、物流、ai服务等领域通过技术优化降低了成本,这些成本节省出来的部分,完全可以反哺社会。”  他语气一顿,继续补充:“此外,这笔保障金的本质是投资,而不是纯粹的支出。  它让更多的人,具备适应新经济的能力,未来的生产力提升、社会稳定度提高,都会转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