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主角怎样去解决麻烦。
配角的言行,可以引发主角做一些事(引出主线剧情)。
配角的经历,可以作为故事前奏,交代故事背景,然后主角才登场,开始主线剧情。
配角们评论主角,是对主角的侧面描写。
主角掺和到配角的生活,或配角掺和到主角的生活:
只写主角的生活,可写的内容就少。如果写主角掺和到配角的生活,例如主角帮助配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那么可写的内容就多了。
一个新人物,就是一场新经历、一场新故事。主线剧情没啥写的时候,可以增加新配角,从而产生新故事。也可以是新配角掺和到主角的生活里,使主角的生活有新内容。
(2)
从男主角的角度写故事,容易忽视女主角的个人生活和情感塑造,女主角就会显得缺少情感和魅力,显得只是冰冷被动的接受男主角。所以也要从女主角的角度写故事,写女主角的个人生活。
要考虑全面。例如男主角受难了,不要只写女主角的关心,而忘写女二号的关心。忘写谁,就显得谁态度冷漠。
【第5节】
(1)
铺垫(伏笔):
想设计一件事的发生,就需要安排这件事的原因和条件,这就是安排铺垫(伏笔)。铺垫就是制造原因和条件,从而引发后面的事情(结果)。简而言之,铺垫就是制造因果关系(原因产生结果)中的因,才能有后面的果。
如果之前没有安排铺垫,有些事情的产生,只能以巧合的形式蹦出,而不是原因和条件自然产生的结果。巧合多了,故事就显得很假、很不自然。
铺垫用法示例:男主角想追求校花(女主角),但是男主角条件普通,没有什么竞争力,怎么办?回前面加个铺垫(伏笔):小时候,男主角和女主角就是邻居,而且男主角帮过女主角,获得过女主角的好感。
一般而言,铺垫和伏笔是一个概念,但是严格的说,铺垫的原因与结果,关系明显,而且因果间距短。伏笔的原因与结果,关系不是显而易见,而且因果间距大。
(2)
合理巧合:
不想让事情作为巧合发生,但又不好设置为铺垫的因果关系,那至少让巧合发生的合理些,这样巧合就不像巧合了。
方式一:合理巧合就是巧合中,融入了一定的、合理的因果关系,不显得完全是巧合。
例如男主角帮了一个人,后来这个人成为男主角的老师,就显得太巧了。改为合理巧合:男主角在学校门口帮助了她,而那天她正去学校找工作。
再例如不想让对方听到的谈话,等对方走了才说。可是对方东西忘了,又回来拿,这时正巧听到谈话。这种巧合听到谈话,又带着必然性。
方式二:中间事物(过渡事物)把两个不适合直接连接的事物间接连接,从而实现合理巧合。
例如男主角想找女主角,在路上正好碰见女主角,显得太巧了。改为合理巧合:男主角路上在小公园门口看见女主角的自行车(中间事物),于是在小公园里找到了女主角。这样的巧合遇见,就显得合理一些。
(3)
事生事:善于利用当前的事(角色正在经历的事),引发出更多的事,接下来就有更多内容可写。可以是问题过程中,引发出的新问题。
如果忽然想写一件事,可能缺少事情产生的条件,从而难以去写。或者只能回到前面的内容,加铺垫(伏笔)来设置条件。而事生事时,本身正是满足条件的时候,要善于抓住这个机会。
【第6节】
(1)
幻想和梦:
角色的幻想或梦,开始与现实不符,所以才想努力把幻想变为现实,不能一开始就成功。故事结局时,幻想成真,美梦实现。
人生很多事情,没有按当初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