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很快又幽幽开口:“只是……”
一声轻叹。
徐渭拍拍桌案站起身。
肖俊鹏也跟着站起身,看向对方:“您这是要?”
徐渭摆摆手:“我先去书院一趟,这件事容后再议。”
肖俊鹏连连点头:“那属下先去铸币厂和兵工厂走一趟,虽说这两处厂子移交给了朝廷,可咱们昌平毕竟还占了一份股,可不能让朝廷派来的那些人给糟蹋了。”
对于肖俊鹏所说的事情,徐渭并没有过多置喙。
铸币厂是当初严绍庭在京时弄出来的,这里面除了户部和内府库,昌平或者说严家也确确实实是占了一份股的。
只不过明面上外人不知道而已。
且占的不多,算起来也就是个辛苦钱。
严府那头也没有说就要这份辛苦钱,收益也早就交割给了昌平治安司,用于每年年底分红给昌平的百姓。
兵工厂那边更是如此,新式火炮算是得到了验证,这一次大军出征,神机营用的就全都是新式火炮,那边也给了消息,火炮确实比过去的更好用。
如今内阁也早就下了令,户部出钱,兵部出计划,要兵工厂抓紧时间再打造一批新式火炮,听着兵部的意思是要将整个九边的火炮都换一遍,而且南边水师也上疏嚷嚷着要在战船上装备最新的火炮,且口径要求更大。
这些事情,朝廷是要管着,昌平自然也要盯着。
说到底都是新政里头的事情。
两人出了衙门,便分开来走。
不多时。
徐渭便到了书院外。
如今整个书院山都被院墙围住,昌平书院也依山而建一座座单独的分院,以求术业专攻。
而原本光秃秃的书院山,如今也早已种满了树木,这几年下来也算是郁郁葱葱。
徐渭不由想到严宾客出京前说过的,要整顿国中柴火炭薪一事,不能继续放任百姓砍伐山中树木。
隐隐约约,徐渭还记得宾客提到最多的就是陕北黄河两岸,最是要栽种树木,禁止砍伐。
虽然他对种树和减轻黄河泛滥究竟有什么关系不清楚。
但禁止肆意砍伐,倒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只是大抵是又要让晋人富裕一大批了。
毕竟中原开采并使用石炭的历史,在唐宋时就已经有了。如今北京城里到了冬天,也是过半的百姓都是用西山开采出来的石炭烧火取暖做饭。
而山西多石炭,也不是什么密事。
只是当下宾客不在京中,这些事都是没头绪。
徐渭脸色凝重,步入书院。
不多时便寻到了正带着人在藏书楼下晒书的老太师严嵩。
在院子里,除了严嵩便是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老夫子。
四位老爷子领着书院里今日无课的先生们,在藏书楼进进出出,搬运着那些书本。
见到徐渭过来,严嵩一眼就看见,且满脸调侃的指着他,面朝身边的聂豹三人,挪揄道:“瞧见没,这又是来找事的了。”
徐渭赶忙堆笑上前,从老太师手中接过书本,摊开架在在晒书架上:“您老就拿晚辈说笑取乐。晚辈这次真不是来找事的,是有事要与您老说的。”
严嵩哼哼了两声,慢吞吞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端起茶杯喝茶喘息。
他敲敲双腿,抬眼看向徐渭:“既然是说事,那就说吧,又有什么事情,是要我这个老头子知道的。”
徐渭依旧是满脸笑容的走上前,而后搬了个凳子就坐在严嵩面前:“朝廷最近大概是议论明白了,内阁拦不住皇上的决心,您老恐怕要进爵了。”
严嵩当即眉头一挑,侧目看向同样坐过来歇息饮茶的三位麻将搭子。
他面色显得颇为有趣:“这么说,老夫倒也算是享受了一回儿孙福?”
聂豹在旁轻咳了两声,方才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