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中等法相。
因行气、导引、运炼、存养等步骤都是同个路数,于理不悖,那在退求其次时自然是似水乳交融般,绝无什么阻滞。
可《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便不同了。
此经在法相上仅仅记载了一门至等和一门下等。
那便意味着修道人若参习此经,不是飞上九霄,自此恣意逍遥,便是堕入尘埃,前程半毁!
而此经本就是以晦涩玄奥著称,且在成就元神法相时,又有这样一番凶险,那也无怪选取此经的玉宸弟子寥寥无几。
千载之内,也不出十指之数……
此时陈珩见薛敬满面红光,振奋之色溢于言表,他心下感慨,也是不禁摇头。
其实《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虽有种种险关,但此经既能位居三经之首,自也是有其道理。
只单说元神法相。
此经所载的至等法相“大哉乾元”便号曰先乎象帝,独化卓然!
即便在一众至等法相中,这法相也是当之无愧的一等一,可谓名盖诸世,气压寰宇!
若说丹成一品者,纯阳道果大抵已是掌中之物,才情彻世,无论在哪家宗派,都要被视作阆苑仙葩,小心教养。
那能够修成至等法相,且还是“大哉乾元”这等法相的修道人,更是天资之妙,近乎超今迈古了!
薛敬虽说投入陈珩门下,但也是今番才知晓陈珩所治经典,而他之所以这般振奋,以至庭前失态,归根结底,倒也都是因为祖师通烜。
虽说“大哉乾元”法相证就不易,稍有不慎,便前途半毁,可若修成,却也是要享有无穷好处!
通烜自是大德祖师之流,陈珩又是他亲传首徒。
在薛敬看来,连祖师这等人物都默许了陈珩所为,并未阻止。
那陈珩修成“大哉乾元”的几率,当是占上了大头!
而一位丹成一品,又是有望修成“大哉乾元”法相的玉宸真传……
此时薛敬已是不敢再想。
他只将心绪收拢,忙将自己对于元神法相的见解细梳一番,顿上一顿,道声大胆后,便同陈珩探讨起那龙虎金衣道术究竟存有何等缺漏,又当如何补足。
这一番坐而论道倏尔便是两个时辰过去,叫陈珩也是颇有些获益,脑中又添出了几个想法来。
“多谢薛真人点拨,着实费心。”陈珩打了个稽首谢道。
“怎敢,怎敢。”薛敬忙不迭摆手“真人得祖师悉心教导,我这点微末见解在祖师面前,又算得了什么,还望不要嫌我眼界短浅才是!”
其实陈珩之所以创出龙虎金衣这门道术,为此屡屡向通烜请教,在一真法界内百般推演,今番还同薛敬坐而论道。
归根结底,也是同“大哉乾元”法相脱不开干系。
道书有云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对仙道下境修士而言,三经五典这等典籍,便是等若白日青天,他们虽可参悟修行,但碍于眼界,也终是如井蛙窥天,无论如何努力,所见的也仅半云片雾,不得全貌。
纵有师长不吝点拨,可旁人心得,终究并非自己所悟,也难以圆通。
为此缘故,种种演法求术,自然应运而生。
龙虎金衣这门道术乃是陈珩观摩“大哉乾元”法相,草创而出,在演法过程中,非仅是得一道术,更是对于“大哉乾元”的琢磨推敲,印刻玄机,化为己用。
而在擎日岛时候威灵也有提点,告诫陈珩将来若想跻身剑道十境,需得自创剑法,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数来。
威灵这番提点与金丹创法,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归根究柢,都是叫修道人不囿于心界,大胆明悟真玄,方可见道。
“据师尊所言,我创出的这门龙虎金衣还是差了火候,待得哪日金衣中有阴阳相感,而生万物的几缕意蕴,我才方有在金丹三重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