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完账,关梅走出店铺,回头望着这个门脸和招牌。
除了对自己自信外,关梅也是发自内心想要选这家店铺,虽然之后这里服装店林立,竞争压力大,但同样,做生意有个铁律,别怕扎堆,越扎堆反而对买卖越有帮助。
第二个生意铁律是:金头银尾烂肚子,一条街上的店铺往往就是街头街尾买卖最好,这家店就是整条街第一家。
做好心里的打算,关梅收回视线,继续采购着东西。
走在没人的街上,她打量着四周的店铺。突然一家狭小的店铺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这条街后面一半是供销社后来扩建的,由于是下级镇管理扩建,规格并不统一,就比如眼前这一家。
门脸只有别的一半宽,招牌也有些破旧,像是经历了许多风霜。门口的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漂亮舒展的粉笔字:【新到棉花,布料等,请带好供应票采购。】
旁边还立着一块小牌子:「可免费改裤腰,改裤腿,制作成衣半价。」
关梅眉毛一挑,确实有布店为了招揽客人,免费提供一些边角服务。但现在是计划经济时期,大家都吃公家饭,拿死工资,怎么会有人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母子俩走近,发现小黑板后面的小板凳上还坐着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小姑娘,圆圆小脸上有着一双杏眼,眨巴着看向远处。
值得一提的是小姑娘穿着一条小短裤,正适合这个季节,虽然布料并不高档,但可以看出是精心裁剪的,旁边小桌子上放着一把大蒲扇和一个大搪瓷杯。
林之夏走累了,索性一屁股坐在小姑娘旁边的台阶上。杏眼小姑娘看见两个人走过来,表情一点变化都没有,就连林之夏坐下,她也没扭头。
关梅见大门敞着,也没管女儿,自己走了进去。
刚一进门,她就感受到了精心经营的氛围。门口一个小桌子上,放着粉笔和黑板擦,旁边一个罐头瓶里插着鲜花,这里靠近南湖,有好几片树林,花也不少,关梅猜想这是从附近树林摘的。
整个屋子成长方形,各色布料一直挂到天花板,层层叠叠地像是印在墙壁的彩虹。关梅还发现这些布料不仅按照材质,就连颜色都是由浅到深分开悬挂。
听到门口传来声响,苏老头从缝纫机上抬头,摘下眼镜,悬挂在脖子上。
“你好,想要点什么啊?”苏老头站起身来,热情招呼。
关梅看向柜台后的人,六十多岁左右,穿着深灰色中山外套,里面套件微微泛黄的白色衬衫,黑色涤纶裤子,浑身上下妥妥帖帖,没有一个褶皱。
“我想要买些棉花,再……挑几寸布。”关梅看向整整齐齐的店面,又补上了后半句话。
“好嘞,你来这边。”苏老头把关梅招呼向棉花店铺。
两个人交谈了片刻,苏老头询问了关梅棉花的用途,认真地给出了建议。
“您对这些可真懂啊!”关梅不禁赞叹道,之前的布店售货员也确实能给她推荐棉花种类,但像老人这种对所做衣服种类细节一清二楚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家里起先是做裁缝的,我也在国营缝纫厂干过几年,所以对衣服也要懂得多一些。”
“原来是这样啊。”关梅了然地点点头。
之后又挑了几块好布料,用来做荷包和手帕。老人用长长的黄色木条尺量好再用白色的划石粉画一条痕迹,再用剪刀利落地剪下关梅要的尺寸。
“你看看怎么样?”老人递给关梅。
关梅在身上比划了一下,满意点点头:“谢谢您,您这手法可真利落,我逛这么多家布店都没有遇见过您这么厉害的!”
“哟哈哈,谢谢您